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白话文翻译:
身体就像泡沫和风一样虚无,刀子割去香膏,一切都变得空洞。坐在世间,观察这个道理,维摩虽然生病却拥有神通。
注释:
- 身如泡沫: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泡沫一碰即破,象征人世间的浮华。
- 刀割香涂共一空:刀割掉了涂抹的香膏,暗示美好事物的失去,最终只剩下空虚。
- 宴坐世间观此理:在世间悠然自得地坐着,思考人生的真谛。
- 维摩:指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代表一种不被世俗病痛所束缚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提倡“新法”。在文学上,王安石的诗词以风格严谨、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他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与个人的反思,逐渐关注内心的修养与道理的探讨。《维摩经》是佛教经典,强调空与不空的哲学思想,王安石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内心智慧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读维摩经有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王安石运用“泡沫”和“风”这两个意象,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转瞬即逝。人如泡沫,虽美却不持久;如风,虽无形却能无处不在,反映出人世间的无常与空虚。接下来,“刀割香涂共一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刀割”这一强烈的动作,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最终归于空无,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在“宴坐世间观此理”中,诗人以安坐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与病痛,但我们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最后一句提到的“维摩虽病有神通”,则是对维摩诘的赞美,象征着即使在病痛中,内心的智慧与能力依然存在,体现了精神世界的丰盈和强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哲理的深刻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存在与生命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如泡沫亦如风:通过“泡沫”和“风”两种意象,强调生命的脆弱与虚幻。
- 刀割香涂共一空:生动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失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宴坐世间观此理: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人生真理的思考。
- 维摩虽病有神通:借维摩诘的形象,强调内心的智慧超越外在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泡沫和风,生动形象地表达其虚无。
- 对仗:如“刀割香涂”与“共一空”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维摩的形象象征着超越俗世的智慧与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智慧,强调即使在面对病痛与失落时,仍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洞察,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泡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风:代表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存在。
- 刀割:象征痛苦与失去。
- 维摩:象征智慧与超越世俗的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读维摩经有感》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人生无常与内心智慧
- C. 自然景色
-
诗中提到“维摩”是指?
- A. 一位政治家
- B. 佛教经典中的人物
- C. 一位诗人
-
诗中用来比喻生命的意象是?
- A. 鳥
- B. 泡沫
- C. 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忧愁。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豪放的个性反映对人生的态度。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读维摩经有感》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对比,前者更加内省,关注内心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强调享受生活,抒发豪情,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维摩诘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