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湘山寺》

时间: 2025-01-19 13:58:17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寺庙里传来一声磬声,烟雾散开,映现出清澈的水流。
我一生都在湘江吟唱,今天终于来到了湘山。
湘水流入大海,湘江的源头从这里开始变得清澈。
漓水流向东南,两地的水流汇聚成飞矢般的急流。
不曾踏足五岭的云,空余对七泽的水感到惊骇。
听说祭川的人,河流的源头最终还会归入大海。
我此次出行是想探寻它的源头,仿佛天地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湘山连接着衡山,千里之遥在我眼中却仿佛只有尺许。

注释:

  • :一种打击乐器,通常在寺庙中使用,声音清脆。
  • 清泚:指清澈的水流。
  •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的主要河流。
  • 漓水:漓江,流经桂林的河流。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山脉。
  • 七泽:指七个湖泊,代表广阔的水域。
  • 祭川:祭祀河流,古代人们对河流的崇拜。
  • 乾坤:指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源汉,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象,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宿湘山寺》写于作者游历湘山寺期间,表现了他对湘江、漓江等水系的思考,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文历史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宿湘山寺》是一首描写湘山自然风光的诗作,开篇以“古寺一声磬”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既有寺庙的宁静,也有自然的清新。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湘水、漓水的描绘,展现了水流的动态与生命,表现出对湘江源头的追溯和对水流归海的哲理思考。

诗中“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河流源头的探寻与感慨,象征着人生的源头与归宿,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这样的比喻,诗人描绘了水流的急促与汇聚,暗示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最后几句,诗人以“千里犹尺咫”收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心灵的契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全诗以清丽的意象、深沉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寺一声磬:古老的寺庙里传来一声清脆的磬声,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2. 烟开见清泚:烟雾散去,眼前显现出清澈的水流,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3. 生平湘上吟:一生在湘江上吟唱,表达了诗人与湘水的深厚情感。
  4. 今到湘山里:今天终于来到湘山,感受到与自然亲密的联系。
  5. 湘水入海流:湘水流向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归宿与流动。
  6. 湘源浚自此:湘江的源头在这里变得更加清澈,反映出对源头的追寻。
  7. 漓水走东南:漓江流向东南,展现出河流的奔腾与活力。
  8. 两界注飞矢:两地的水流汇聚成急流,寓意着交汇与融合。
  9. 不踏五岭云:没有踏足五岭的云朵,表达出对远方的向往。
  10. 空骇七泽水:空余对七个湖泊的水感到惊骇,表现出对水域的敬畏。
  11. 颇闻祭川者:听说祭祀河流的人,表达出对古老信仰的思考。
  12. 河源先海委:河流的源头最终会归入大海,象征着归宿与命运。
  13. 兹行探其本:此次出行是为了探寻其源头,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14. 乾坤一掌指:仿佛天地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表现出自信与对自然的理解。
  15. 湘山连衡山:湘山与衡山相连,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16. 千里犹尺咫:千里之遥在我眼中却如同尺许,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飞矢,增强了动态感。
  • 对仗:如“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拟人: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如“烟开见清泚”。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湘山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源头的思索,强调了生命的流动性与归宿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古寺:象征宁静与智慧的场所。
  2. 湘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归宿。
  3. 漓水:象征活力与变化。
  4. :象征远方的梦想与追求。
  5. 飞矢:象征迅速与交汇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宿湘山寺》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罗源汉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湘水最终流向哪里? A. 山中
    B. 海洋
    C. 湖泊

  3. “千里犹尺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感受? A. 遥远
    B. 亲近
    C.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 柳宗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宿湘山寺》《江雪》: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情感,但《江雪》更注重孤独与清冷的意境,而《宿湘山寺》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