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斋云阁》
时间: 2025-01-19 18:52:23意思解释
晚登斋云阁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原文展示:
窈窕僧窗十肘长,解分眼界入他方。
尘襟偶脱公家事,鼻观重参佛土香。
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
幽寻已觉沧洲近,身外营营付一觞。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僧房窗前,窗子大约十肘长,
我向外看,眼界开阔,仿佛进入了另一方天地。
偶尔脱离尘世的事务,
鼻尖感受到佛土的香味,令人沉醉。
寒冷的日头半隐山色,
晚风轻柔得如同水在磨光。
幽静的寻觅中,我已察觉沧海近在咫尺,
一切世俗的繁忙都已随着一杯酒而抛开。
注释:
- 窈窕:形容优美、幽静的样子。
- 十肘长:表示窗子的长度,约等于十个肘的长度。
- 尘襟:指世俗的情怀。
- 重参:深深地体会、体悟。
- 佛土:指佛教的圣地。
- 沧洲:指遥远的地方,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秀丽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作品以抒情见长,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晚登斋云阁》创作于诗人闲适之时,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在僧房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平静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晚登斋云阁》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僧窗的静谧与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和内心的宁静。开篇以“窈窕僧窗十肘长”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窗外的景色让人的眼界开阔,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接下来的“尘襟偶脱公家事”,则表达了诗人偶尔摆脱世俗事务的轻松感受,令人感到一丝解脱。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用“寒日半收山着色,晚风无力水磨光”生动地表现出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寒冷的阳光洒在山上,晚风轻柔得像水在磨光,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最后两句,诗人意识到“幽寻已觉沧洲近”,在追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世俗的繁忙早已被一杯酒抛在脑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窈窕僧窗十肘长:描绘了僧房窗子的幽静和优雅,长度暗示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解分眼界入他方:通过窗子,眼界得以拓展,体验到不同的世界。
- 尘襟偶脱公家事:偶尔抛开尘世的事务,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
- 鼻观重参佛土香: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香气,暗示对佛教的认同和向往。
- 寒日半收山着色:描绘了寒冷的阳光洒在山上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美。
- 晚风无力水磨光:晚风轻柔,似水在磨光,形象地传达出安逸的气氛。
- 幽寻已觉沧洲近:追求内心的宁静,感受到理想生活的接近。
- 身外营营付一觞:把世俗的忙碌与烦恼都抛开,沉浸在酒中,表现出一种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磨光”比喻晚风的轻柔,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句式工整,使得读来流畅。
- 意象: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放下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和对佛教文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窗:象征宁静和内心的清净。
- 佛土香:象征着佛教的清净和心灵的寄托。
- 寒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晚风:象征着安宁和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尘襟”指的是什么? A. 尘世事务
B. 佛教文化
C. 自然景色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A. 通过饮酒
B. 通过窗外的景色
C. 通过与他人交谈 -
“寒日半收山着色”中“收”的意思是什么? A. 拿起
B. 隐藏
C. 减少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雄心壮志。
- 《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