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赋疏杏》

时间: 2025-01-19 17:51:09

湘罗几剪黏新巧。

似过雨、胭脂全少。

不教枝上春痕闹。

都被海棠分了。

带柳色、愁眉暗恼。

谩遥指、孤村自好。

深巷明朝休起早。

空等卖花人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 赋疏杏
作者: 张炎 〔宋代〕

湘罗几剪黏新巧。
似过雨胭脂全少。
不教枝上春痕闹。
都被海棠分了。
带柳色愁眉暗恼。
谩遥指孤村自好。
深巷明朝休起早。
空等卖花人到。

白话文翻译

这几剪湘罗的花朵,黏贴得新颖而别致。
宛如经过雨水的胭脂,颜色全都减淡了。
不让枝头上的春痕喧闹,
都被海棠花给分散了。
带着柳色的愁眉显得暗淡而恼怒。
随便远远地指向那孤独的村庄自有其乐。
深巷里明天早晨别早起,
白白等着卖花的人到来。

注释

  • 湘罗:一种轻薄的丝绸,通常用于制作衣物。
  • 黏新巧:形容花瓣贴合得精致而别致。
  • 胭脂:指化妆用的胭脂,形容颜色艳丽的花朵。
  • 春痕:春天的痕迹,指花开的印记。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丽与柔弱。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常常引申为忧愁的情感。
  • 孤村:孤独的村落,暗示远离尘嚣的宁静。
  • 卖花人:指专门卖花的人,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子辉,号白云,宋代词人。其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细腻情感。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真切细腻,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杏花天 赋疏杏》创作于宋代,正值该朝代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墨客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情感。诗中的杏花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诗人借花抒发对春天的渴望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杏花天 赋疏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波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写花的美丽与春的气息,后四句则反映了诗人的愁绪与期待。开头的“湘罗几剪黏新巧”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花朵的精致让人叹服。然而“似过雨胭脂全少”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花虽美丽却难以持久。接下来的“不教枝上春痕闹,都被海棠分了”则表现出诗人对花与春的珍惜与无奈,似乎在感慨美好事物的易逝。

后半部分的“带柳色愁眉暗恼”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柳色象征着愁苦,暗示着诗人的情感困扰,似乎在期待着某种解脱。最后几句“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又无奈于现实的等待和孤独。整首诗在描写春花的同时,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罗几剪黏新巧:描绘花的美丽,表达春天的到来。
  2. 似过雨胭脂全少:比喻花的颜色在春雨中变得淡薄,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3. 不教枝上春痕闹:不让春天的痕迹喧闹,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都被海棠分了:海棠花的美丽掩盖了杏花的存在,暗示美的竞争与短暂。
  5. 带柳色愁眉暗恼:柳色与愁眉结合,表现出诗人的内心苦闷与无奈。
  6. 谩遥指孤村自好:对远方村庄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7. 深巷明朝休起早:劝自己不要早起,表现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8. 空等卖花人到:期待卖花人来,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过雨胭脂全少”,形象地表达了春花的变化。
  • 拟人:如“春痕闹”,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杏花与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期待。诗的情感基调在美丽与忧愁之间徘徊,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真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美好。
  • 海棠:象征竞争与美的短暂。
  • 柳色:象征愁苦与忧伤。
  • 孤村:象征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湘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丝绸
    C. 一种颜色
    D. 一种树木

  2. 填空题:诗中“似过雨胭脂全少”表达了对花的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1. B
  2. 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炎的《杏花天 赋疏杏》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两者都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