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了家乡。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的土地上,四季都充满了酷热,令人愁苦的人在白天和黑夜里都感到漫长。
我希望自己能够化作一块石头,完全忘记自己的家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土:指南方的土地。
- 四时尽热:四季都充满了热气,形容气候炎热。
- 愁人:愁苦的人。
- 日夜俱长:白天和夜晚都显得漫长,表达内心的苦闷。
- 安得:如何能,表示一种强烈的愿望。
- 此身作石:希望自己的身体化为石头,象征着忘却和无忧。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愁苦与失乡情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常用以传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词人,擅长婉约派词风,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秦观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理想难以实现。他在南方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酷热与孤独,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不满。
诗歌鉴赏:
《宁浦书事六首 其三》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开篇以“南土四时尽热”描绘了南方的炎热气候,这种极端的环境不仅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也使得白天与夜晚都变得漫长且难以忍受。这里的“愁人”不仅指代自己,也象征着身处异乡的游子,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安得此身作石”,诗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现状的厌倦与逃避。化为石头的愿望,意味着对生活的彻底放弃,也反映出对家乡的无奈与思念。石头作为一种无情的存在,象征着对情感的麻木和对家乡的淡忘,表现了游子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借助自然环境的描绘增强了主观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秦观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土四时尽热:描述南方的气候,表达诗人身处的环境极为炎热,暗示生活的困扰。
- 愁人日夜俱长:强调愁苦的持续性,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愁苦都伴随着他。
- 安得此身作石:表达了一种极端的愿望,想要逃离烦恼,化为无情的石头。
- 一齐忘了家乡:进一步说明希望能忘却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家乡的无奈与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化作石头,象征对现实的逃避与麻木。
- 对仗:诗中“日夜俱长”与“安得此身作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环境的抗拒与内心的无奈,表达了深沉的愁苦和对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土:象征炎热、异乡的环境。
- 石:象征无情、麻木,表达对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寒冷
- B. 炎热
- C. 温暖
-
诗人希望化作什么?
- A. 风
- B. 石头
- C. 水
-
诗中“愁人”主要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家乡的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反映了游子的愁苦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秦观的《宁浦书事六首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秦观的情感更偏向于对现状的无奈与逃避,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在表达形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与他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