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十三首》

时间: 2024-09-19 20:55:48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枝词十三首
作者:司马光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切愁苦,赠送柳条作为信物,情感深厚,彼此都感受到这种离别的伤感。留住的情感无法真正安定居人的意志,而行人心中对离去的渴望又始终未能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多愁:形容愁苦的情感多。
  • 万是:形容数量极多,表示愁苦非常深重。
  • 折条:指的是折下的柳枝。
  • 沾襟:意为沾湿衣襟,形容因思念或哀愁而流泪。
  • 留住不住:指情感无法被真正留住。
  • 居人意:居住者的心意。
  • 欲去未去:想要离去却又没有离开。

典故解析:

柳树在古代常被用作送别的象征,折柳赠友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象征着依依不舍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在政治上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其诗歌作品也往往蕴含深刻的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柳枝词》作于离别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由此产生的忧伤。写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使得诗人在离别时愁苦的情感更加深厚。


诗歌鉴赏:

这首《柳枝词十三首》通过对柳枝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思念之情。开篇以“多愁万是别离深”引入,直指离别的主题,情感真挚而浓烈。折柳赠友的行为不仅是传统习俗的体现,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提到“折条相赠各沾襟”,此句流露出难以自已的情感,柳条湿润了衣襟,象征着泪水的流淌,增添了离别的悲伤气氛。

“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这两句则探讨了情感的复杂性。尽管居人希望对方能够留下,但内心的挣扎和不舍却让这种希望显得无奈。行人内心渴望离开,却又被眷恋所束缚,这种矛盾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加深刻,进一步强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所经历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不安,展示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愁万是别离深: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深切愁苦,强调离别带来的情感重负。
  2. 折条相赠各沾襟:通过折柳赠友的行为,表现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深厚,流露出对离别的无法自持。
  3. 留住不住居人意:反映出即使希望对方留下,情感的本质却无法被真正掌控。
  4. 欲去未去行人心:展示了行人内心的挣扎,想要离开却又无法割舍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情感的寄托,象征离别的愁苦。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情感以生命,强调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探讨,通过柳枝这一意象,表达了人们在分别时的无奈与惆怅,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枝:象征离别和思念,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 泪水:代表了离别时的忧伤和不舍。
  • 衣襟:象征着人的情感和状态,流露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作送别的象征,寓意着依依不舍的情感,常常与别离、思念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折条相赠各沾襟”的意思是: A. 赠送柳条互相祝福
    B. 赠送柳条引发泪水
    C. 赠送柳条希望长久

  2. “留住不住居人意”中的“留住”指的是: A. 让对方留下
    B. 保持情感
    C. 留存记忆

  3. 司马光著作有哪些? A. 《红楼梦》
    B. 《资治通鉴》
    C. 《水浒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以自然景物抒发离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前者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感受与思乡之情,而《柳枝词》则通过柳枝这一意象,体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厚。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 《诗经》与《楚辞》中的送别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