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次道能判西京》
时间: 2025-01-19 20:01: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次道能判西京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相府新承檄,兰台旧校文。
题舆荣得士,把袂惜离群。
首夏郊原秀,晴阳草树曛。
觚棱日边远,阙塞雾中分。
翠岭林端出,飞泉竹外闻。
金羁游烂漫,珠履醉缤纷。
人服声光重,官无簿领勤。
归期肯留滞,汉主待渊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从相府出发、前往西京的官员的离别情景。相府刚刚接到新命令,兰台的文书又在旧的校对下被签发。诗人对这位官员的离去感到十分惋惜,正值初夏,郊外的原野一片秀丽,阳光明媚,草木生辉。远处的山脉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遥远,城池被雾气笼罩。翠绿的山岭在林边显现,流淌的泉水在竹林外轻声流淌。金色的马匹在草地上悠然游走,珠履的舞步在醉意中缤纷。人们在权势和光辉中沉迷,而官场上却没有人认真对待公务。归期是否可以延迟呢?汉朝的帝王还在等待着你如同等待着仙云。
注释:
- 檄: 诏令,命令。
- 兰台: 古代文书的管理机构。
- 把袂: 握着衣袖,指离别时的情感。
- 首夏: 初夏的意思。
- 觚棱: 指山脉,远处的山峦。
- 阙塞: 指城池的边界。
- 翠岭: 绿色的山岭。
- 金羁: 指金色的马鞍,象征高贵与华丽。
- 珠履: 珠装的鞋子,暗示着富贵。
- 人服声光重: 人们沉迷于权势和光辉。
- 官无簿领勤: 官场上无人认真对待公务。
典故解析:
- 汉主待渊云: 这句提到的汉主,指的是汉朝的皇帝,象征着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渊云代表着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崇尚儒家思想,反对权臣专权,推崇忠良之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前往西京的官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无奈。正值初夏,诗人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增强了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送次道能判西京》以清新流畅的笔法描绘了初夏的美丽景色和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诗人用“相府新承檄”开篇,交代了离别的背景,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情绪。诗中的“金羁游烂漫,珠履醉缤纷”,不仅描绘了华丽的官场生活,同时也暗示了权力的浮华与虚幻。最后,诗人通过“归期肯留滞,汉主待渊云”的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府新承檄: 相府刚刚接到新的命令,暗示了政治的紧迫性。
- 兰台旧校文: 兰台的文书仍在继续处理,表现出古老传统的延续。
- 题舆荣得士: 题词的车队中满是荣誉,体现对文人的重视。
- 把袂惜离群: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
- 首夏郊原秀: 初夏的自然景色美丽而生机盎然。
- 晴阳草树曛: 晴朗的阳光下,草木显得朦胧而富有生气。
- 觚棱日边远: 远处的山脉在阳光中显得更为淡远。
- 阙塞雾中分: 城池在雾气中层次分明,充满神秘感。
- 翠岭林端出: 绿色的山岭在林边显现,生动形象。
- 飞泉竹外闻: 清泉流淌,声音悦耳动听。
- 金羁游烂漫: 华丽的马匹悠然自得,象征高贵。
- 珠履醉缤纷: 珠装的鞋子在舞步中闪烁,富贵却轻浮。
- 人服声光重: 人们沉迷于华丽的权势与光辉。
- 官无簿领勤: 官场上无人认真对待公务,体现出对官场的不满。
- 归期肯留滞: 归期是否可以推迟,展现出对未来的思考。
- 汉主待渊云: 汉朝的帝王在等待人才,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金羁游烂漫,珠履醉缤纷”。
- 比喻: 将离别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意象: 使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增强诗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官场虚华与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府: 代表权力与地位,暗示政治的复杂。
- 兰台: 象征文人和文化的传承。
- 初夏: 代表新生与希望。
- 翠岭、飞泉: 自然意象,象征宁静与美好。
- 金羁、珠履: 富贵与浮华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府新承檄”中的“檄”指的是什么? A. 诏令
B. 书信
C. 诗歌
D. 文章 -
诗中提到的“兰台”主要是指什么机构? A. 政府
B. 文书管理机构
C. 教育机构
D. 军事机构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离别与思考
C. 官场生活
D.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描绘了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 李白《月下独酌》: 通过饮酒来表达孤独与思考,与司马光的思考方式有所不同,但同样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司马光传》
这份资料涵盖了《送次道能判西京》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