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

时间: 2025-01-19 14:55:54

若士北游穷地角,还食蛤蜊卷龟壳。

庐歼凡骨不能飞,今朝九陔何处期。

意思解释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若士北游穷地角,还食蛤蜊卷龟壳。庐歼凡骨不能飞,今朝九陔何处期。


白话文翻译:

若有人北游至尽头之地,竟然还吃蛤蜊卷和龟壳。庐山的凡骨无法飞翔,今天的九天何处可期?


注释:

  • : 在这里指的是有志之士或游子。
  • 北游: 指北方的旅行或游历。
  • 穷地角: 意指到达极远的地方。
  • 蛤蜊: 一种海鲜,通常指可食用的贝类。
  • : 这里指庐山,象征自然的高远和灵秀。
  • 凡骨: 指普通的肉体,不能实现飞翔的理想。
  • 九陔: 是指九天,象征至高无上的境界。

典故解析:

  • 庐山: 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常被文人歌颂,象征理想的归宿或高洁的理想。
  • 神仙: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仙代表着超脱凡俗、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志向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神仙”,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若士北游穷地角”,直接引入了诗人对游子的思考,暗示了人们在追寻梦想与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到人生的尽头。接着提到“还食蛤蜊卷龟壳”,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调侃,暗示即使身处极端之地,也未必能找到真正的理想与满足。

后半部分“庐歼凡骨不能飞”,则通过对比,表现了人的局限性与理想境界之间的距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遭遇的无力感。最后一句“今朝九陔何处期”,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索,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若士北游穷地角: 开头以设问方式,提出一个假设,暗示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可能走到极端之地。
  2. 还食蛤蜊卷龟壳: 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讽刺,暗示即便在极远的地方,追寻的目标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3. 庐歼凡骨不能飞: 比喻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庐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凡骨则暗示人身的局限。
  4. 今朝九陔何处期: 结尾发出感慨,表达对未来与理想的迷茫,留下深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理想与现实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间的矛盾,通过对游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游: 象征探索与追求,代表了对理想的渴望。
  • : 象征高远与理想,渴望超脱凡俗。
  • 蛤蜊与龟壳: 代表世俗的限制与平庸,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蛤蜊卷”与“龟壳”象征了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生活的平庸 C. 自然的美好

  2. 诗中的“庐”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生活的困顿 C.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司马光的这首诗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倾向于表达对现实苦难的感慨,而司马光则更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2. 《司马光传》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