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双燕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燕子在旅途中的惊慌情景,它们衔着泥土飞入这座堂屋。它们应该和人一样,避开干燥与潮湿的环境,同时还要经历炎热与寒冷的变化。作为一位父亲,我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回家的路途非常遥远。如今秋天来临,天地依旧是那样,但我却身处一个不同的地方。
注释:
- 旅食:在旅途中吃饭,指在外奔波。
- 双燕:指成双成对的燕子,常象征着团圆。
- 衔泥:燕子用泥土筑巢,表示它们在为巢做准备。
- 炎凉:指天气的变化,炎热与寒冷。
- 养子:指养育孩子,表达父爱的责任。
- 风尘际:风尘指旅途的艰辛,际是指界限,意为身处风尘之中。
- 殊方:不同的地方,表示身在异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艰辛,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的某个阶段,正值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通过燕子的形象,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双燕》以燕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关于旅途与思乡的感慨。诗的开头,旅途的艰辛和意外让燕子惊慌失措,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着,诗人通过燕子衔泥的动作,暗示了对家庭和温暖的渴望,这不仅是燕子的行为,更是诗人心中那份对家的依恋。而“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则在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必须经历的种种考验。
“养子风尘际”一句,透露出诗人作为父亲的责任与忧虑,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尤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国的安危成为父亲心中永恒的重负。最后两句“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尽管天地依旧,自己却已身在他乡,表达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和无奈。在这一系列的情感交织中,杜甫的诗作展现了他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旅食惊双燕”:在旅途中,看到两只惊慌的燕子。
- “衔泥入此堂”:它们嘴里衔着泥土,飞进这座堂屋,暗示筑巢的行为。
- “应同避燥湿”:燕子也像人一样,需要避开干燥和潮湿的环境。
- “且复过炎凉”:它们同样需要经历气候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不易。
- “养子风尘际”:身为父亲,面对风尘仆仆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牵挂。
- “来时道路长”:回家的路途是漫长的,象征着对归属的渴望。
- “今秋天地在”:尽管秋天依旧来临,天地的变化并未停歇。
- “吾亦离殊方”:但我却身处异乡,感到无比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衔泥比喻人对家的渴望。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与人类相似的感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炎凉”与“燥湿”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燕子的生活,折射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面临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思念。诗人以燕子为喻,表达了身为父亲的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最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家庭、温暖和团圆。
- 泥土:代表着家和归属感。
- 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风尘:代表着旅途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旅食”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与饮食
- B. 旅途中的景色
- C. 饮食的种类
- D. 旅行的疲惫
-
诗中提到的“衔泥”主要是指燕子做什么?
- A. 觅食
- B. 筑巢
- C. 避雨
- D. 迁徙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朋友
- B. 家乡
- C. 自然
- D. 士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另一首描写战争与家国情怀的诗。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双燕》与李白《静夜思》在主题上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强调现实的困境与无奈,而李白的则更多表现出浪漫的情感与个体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