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寄步珊姊》
时间: 2025-01-04 08:5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寄步珊姊
作者: 沈善宝 〔清代〕
无计展眉头。秋在心头。
暮天新雁起汀州。
欲把远书交与寄,又怕沉浮。
帘卷月如钩。累我凝眸。
离怀渺渺水悠悠。
料得有人同怅望,十二层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无计可施,心中愁眉不展,秋天的忧思萦绕在心头。
傍晚时分,新的大雁从汀州起飞。
我想把远方的书信交给你,但又担心它在波涛中沉浮。
帘子卷起,月亮如钩。我不由自主地凝望。
离愁别绪如那遥远的水流,悠然无尽。
我想必有人和我一样怅惘,站在那高高的十二层楼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展眉头:指展开愁眉,形容心事重重。
- 汀州:地名,位于今江西省,水边的景象。
- 远书:远方的书信。
- 沉浮:指书信在水中漂浮或沉没,形容寄信的无奈。
- 帘卷月如钩:形容卷起的帘子,月亮弯曲如钩,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意境。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新雁起汀州”,可以引申为秋天的到来,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善宝,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正值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寄步珊姊》以“秋”为背景,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忧愁。全诗围绕着思念与离愁展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一句“无计展眉头”便道出了诗人面临困境的无奈,秋天的到来更是加重了他的忧伤。随着“暮天新雁起汀州”的描写,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深化了离愁的主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要寄书与友,却又因不确定而心生惶恐,“又怕沉浮”表现了对书信能否顺利寄达的担忧。这种情感在“帘卷月如钩”中得以升华,月亮的如钩形象暗示着孤独与思念,令人感受到浓浓的离愁。
最后一句“料得有人同怅望,十二层楼”则是对共鸣的期待,诗人在高楼望月之际,不禁想到了其他也在期待的人们,表达了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沈善宝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计展眉头:无计可施,心情愁苦。
- 秋在心头:秋天带来的沉重心情。
- 暮天新雁起汀州:黄昏时分,新的大雁飞起,暗示离别。
- 欲把远书交与寄,又怕沉浮:想寄书但担心书信沉没,表现无奈。
- 帘卷月如钩:描绘卷起的帘子和弯月,营造孤独氛围。
- 累我凝眸:长时间凝视,内心的思念愈发深重。
- 离怀渺渺水悠悠:离别之情如水流般绵延。
- 料得有人同怅望,十二层楼:推测他人也有相同的思念之情,表达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离怀渺渺水悠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生活中的孤独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离愁与思念。
- 雁:代表离别与归宿。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水:寓意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绵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雁”起源于哪个地方?
- A. 汀州
- B. 江州
- C. 湘州
-
诗人想把书信交给谁?
- A. 朋友
- B. 步珊姊
- C. 家人
-
“帘卷月如钩”中的“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工具
- B. 月亮的形状
- C. 一种食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为直接,沈善宝则通过自然景象描写深化了思念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沈善宝的《浪淘沙 寄步珊姊》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