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沈畯 〔清代〕
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
恐惊邻舍翁,谓是催租吏。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我有酒可以欣赏美景,却不想让穿白衣的人来打扰。生怕邻居的老翁会误以为是催租的官吏。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白衣:此处指代来催租的官吏,通常穿白衣服。
- 邻舍翁:指邻居的老者。
- 催租吏:指来催收租金的官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重阳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的日子,诗人希望在此时享受酒与美景,而不希望被世俗的烦恼所打扰。
诗歌鉴赏
《九日》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两句“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节日中尽情享受美酒与美景的心情,同时又流露出对外界打扰的反感。白衣者在这里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琐事与压力。
诗的后两句“恐惊邻舍翁,谓是催租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担心邻居的老翁见到白衣者会误以为是来催租的官吏,这种误解不仅仅是对生活琐事的无奈,更是对社会人情冷漠的隐忧。诗人在享受节日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世俗压力的敏感与警惕。
整首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练,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欢愉与对生活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以及在欢愉中难免夹杂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酒赏重阳:诗人手中有酒,正值重阳节,意在表达节日的欢愉。
- 无烦白衣至:不希望白衣者的到来打扰到自己的节日心情。
- 恐惊邻舍翁:担心邻居的老翁会因此受到惊吓。
- 谓是催租吏:误以为是来催租的官吏,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烦恼。
修辞手法
- 对比:欢愉的重阳节与烦扰的白衣者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将白衣者与催租吏联系,夸大了生活中的烦恼。
- 象征:白衣者象征着社会压力和生活琐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快乐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琐事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愉与庆祝,代表节日的快乐。
- 重阳:象征丰收与团圆,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 白衣:象征着生活的压力与烦恼,代表不请自来的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希望在重阳节享受什么?
- A. 美酒
- B. 白衣者
- C. 乡邻
- D. 田地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衣”指代的是来____的官吏。
-
判断题:诗人对重阳节的心情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 A
- 催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重阳节》——杜甫
诗词对比
《九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提到了重阳节,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表现思乡之情,而沈畯的诗则更多反映了对生活琐事的敏感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充满思念,后者则带有一丝幽默和讽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沈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