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临江亭》
时间: 2025-01-19 17:2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临江亭
作者: 吴锡麒 〔清代〕
登高故事畏人夸,
九日天涯又水涯。
江影明边初落雁,
夕阳黄处独看花。
相思兄弟难成梦,
如此亭台不是家。
输与沙鸥心迹好,
一汀秋色住蒹葭。
白话文翻译:
登高的故事让我畏惧他人的夸赞,
重阳佳节,远方的天涯与水涯交汇。
江边的倒影映衬着初秋落雁,
夕阳下独自欣赏花儿的绽放。
思念兄弟却难以成梦,
这样的亭台,终究不是我的家。
我将心迹输给沙鸥,
在这一片秋色中,栖息在芦苇旁。
注释:
- 登高: 指登高望远,常与重阳节有关,习俗是重阳节时登高以祈福。
- 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江影: 指江水的倒影。
- 落雁: 秋天时,雁群开始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亭台: 亭子和台子,指供人游玩休息的建筑物。
- 沙鸥: 沙洲上的海鸥,常象征自由和孤独。
- 一汀秋色: 一片秋天的景色,汀是水边的沙洲。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了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源于古代“登高”的风俗,寓意着长寿与祈福。同时,诗中“兄弟难成梦”则暗示了亲情与思念的深远,让人回想起《红楼梦》中兄弟间的情谊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锡麒,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沉浸在自然与人情之中,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正值秋季,诗人登高远眺,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登临江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就以“登高故事畏人夸”引入,表达了对他人赞美的畏惧,似乎在暗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重阳节不仅是登高的时节,也是团圆与思念的时刻,诗人身处美好的自然之中,却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在“江影明边初落雁”中,初秋的落雁恰似诗人心中对兄弟的思念,带有淡淡的哀愁。而“如此亭台不是家”更是直接表达出对家的渴望与对亲情的向往。最后两句“输与沙鸥心迹好,一汀秋色住蒹葭”,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沙鸥,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故事畏人夸: 诗人对登高这一习俗感到畏惧,反映出他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 九日天涯又水涯: 表达了在重阳节之际,面对辽阔的天地,诗人感受到的孤独。
- 江影明边初落雁: 描绘了江水的倒影与飞落的雁,体现了季节的变换与思绪的流转。
- 夕阳黄处独看花: 夕阳下的独自赏花,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相思兄弟难成梦: 直接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体现了浓厚的亲情。
- 如此亭台不是家: 亭台虽美,却无法替代真正的家的温暖。
- 输与沙鸥心迹好: 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沙鸥,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渴望自由。
- 一汀秋色住蒹葭: 最后以秋色与芦苇作结,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心迹比作沙鸥,表达了孤独与自由的情感。
- 拟人: “江影明边”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九日天涯又水涯”,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兄弟的思念,以及对孤独与自由的深刻感悟。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诗人的风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 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落雁: 代表季节的变迁与思乡之情。
- 夕阳: 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亭台: 代表着人们的情感寄托与生活的片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
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A. 登高故事畏人夸
B. 相思兄弟难成梦
C. 江影明边初落雁
D. 夕阳黄处独看花 -
诗中“输与沙鸥心迹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怀念
B. 对自由的渴望与孤独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C. 重阳节
- B. 相思兄弟难成梦
- B. 对自由的渴望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在这首诗中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索,情感深沉,意境辽阔。
- 《山居秋暝》: 王维的诗则通过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与吴锡麒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