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淮南》

时间: 2025-01-19 16:45:02

淮民穷到骨,忍复搥其肌。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

今者纵虎豹,而使渴与饥。

萧萧芦苇林,日夜边风吹。

悲哉淮南民,持此将安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淮南
作者: 刘过 〔宋代〕

淮民穷到骨,忍复搥其肌。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
今者纵虎豹,而使渴与饥。
萧萧芦苇林,日夜边风吹。
悲哉淮南民,持此将安之。

白话文翻译

淮南的百姓贫困得几乎到了骨髓的地步,忍耐着饥饿的折磨。
他们不知道禁止铁钱流通的原因,造假者究竟是谁。
商人们的来路被阻断,荒野中满是流离失所的人。
主人在日边来,四匹马拉车飞驰而来。
有人说这容易处理,也有人说该收回。
多少人困于往返之间,最终只能转移文书。
救火的办法无计可施,火势愈演愈烈。
回想起最初的征伐,山海间的掠夺已成往事。
即便说这是公家的事情,却也触动了个人的私心。
如今放任虎豹,任凭饥渴困扰。
萧萧的芦苇林中,日夜都被边风吹拂。
悲哉,淮南的百姓,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安身?

注释

  • 淮民:指淮南地区的百姓。
  • :用拳头打击。
  • 铁钱:指当时的货币,铁铸成的。
  • 作俑者:指制作假币的人。
  • 行商:指做生意的商人。
  • 四牡:四匹马。
  • 易之是:有的人认为这是容易解决的事。
  • 收之宜:有的人认为应该收回。
  • 救焚:救火。
  • 缅怀征搉初:回想起最初的征伐。
  • 便公家: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 纵虎豹:放任猛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德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歌见长,尤以咏史、抒怀的作品受到后人喜爱。刘过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关注社会民生,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悲淮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淮南地区由于战乱、饥荒,民众生活困苦,很多人流离失所。诗人通过描写淮南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悲淮南》是一首以淮南百姓苦难为主题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开篇即以“淮民穷到骨”点出民众的贫困,接着描述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令人心痛。诗人通过描绘社会的种种不公,反映出当时乱世中的无奈与绝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商人因战乱而断绝来路,流离失所的百姓无处可去,表现了社会动荡的严重性。随后,诗中提到的“救焚卒无策”更是突显了人们对困境的无力感,火势愈演愈烈,象征着社会矛盾的加剧。

诗的最后两句“悲哉淮南民,持此将安之。”抒发了诗人对淮南人民深深的同情与忧虑。刘过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外在的困境,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注,对社会公正的渴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有力,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淮南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民穷到骨:淮南的人民贫困到了极点,几乎到了骨髓。
  • 忍复搥其肌:在忍受饥饿的情况下,甚至忍耐着用手打击自己的身体。
  • 不知铁钱禁: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禁止流通的铁钱。
  • 作俑者为谁:不知造假币的人是谁。
  • 行商断来路:做生意的商人们失去了来往的道路。
  • 清野多流离:荒野中满是流离失所的人。
  • 主人日边来:主人在日边赶来,似乎在忙于处理事务。
  • 四牡驱以驰:四匹马拉着车飞驰而来,象征富裕与权利的象征。
  • 或云易之是:有人说这事情容易解决。
  • 或云收之宜:也有人认为应该收回。
  • 几人困往返:多少人困于往返之间。
  • 遂逐文书移:最终只能转移文书,失去希望。
  • 救焚卒无策:对火灾的救助无计可施。
  • 燎火久益滋:火势愈演愈烈,象征矛盾的加剧。
  • 缅怀征搉初:回想起最初的征伐,展现时代的变迁。
  • 虽云便公家:即便说这是对国家有利。
  • 亦复挠其私心:但仍触动了个人的利益。
  • 今者纵虎豹:如今放任猛兽,象征社会的无序。
  • 而使渴与饥:让人们在饥渴中挣扎。
  • 萧萧芦苇林:描绘淮南的自然风貌。
  • 日夜边风吹:日夜被风吹拂,增添了悲凉的氛围。
  • 悲哉淮南民:对淮南人民的悲哀之情。
  • 持此将安之: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将如何安身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富裕的“主人”和贫困的“淮民”来凸显社会的不公。
  • 象征:火灾象征着社会矛盾的激化,虎豹象征着无序的社会环境。
  • 反问:通过反问的形式引起读者思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淮南人民的苦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对民生困境的描写,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无奈与绝望,呼吁关注社会问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民:象征着苦难中的民众,代表了社会底层的声音。
  • 铁钱:象征着经济的困境与无奈。
  • 火灾:象征着社会动荡与矛盾。
  • 虎豹:象征着社会的危险与无序。
  • 芦苇林:自然环境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淮民穷到骨”主要突出什么?

    • A. 经济的繁荣
    • B. 人民的苦难
    • C. 自然的美丽
    • D. 战争的胜利
  2. 填空题:诗中用“救焚卒无策”来表达对什么的无奈?

    • 答案:_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淮南人民的困境与个人私心无关。(对/错)

答案

  1. B
  2. 对火灾的救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 《渔舟唱晚》:李煜

诗词对比

《春望》与《悲淮南》均描写了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但前者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后者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与对民生的关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锐感受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过研究》

相关诗句

淮民穷到骨,忍复搥其肌。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下一句是什么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上一句是什么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下一句是什么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上一句是什么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下一句是什么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上一句是什么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下一句是什么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上一句是什么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下一句是什么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上一句是什么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下一句是什么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上一句是什么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下一句是什么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上一句是什么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下一句是什么

今者纵虎豹,而使渴与饥。上一句是什么

淮民穷到骨,下一句是什么

忍复搥其肌。上一句是什么

忍复搥其肌。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铁钱禁,上一句是什么

不知铁钱禁,下一句是什么

作俑者为谁。上一句是什么

作俑者为谁。下一句是什么

行商断来路,上一句是什么

行商断来路,下一句是什么

清野多流离。上一句是什么

清野多流离。下一句是什么

主人日边来,上一句是什么

主人日边来,下一句是什么

四牡驱以驰。上一句是什么

四牡驱以驰。下一句是什么

或云易之是,上一句是什么

或云易之是,下一句是什么

或云收之宜。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