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啸台 李廌 〔宋代〕
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 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 苏门鸾凤音,戏技犹赧赧。 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步兵游历于世俗之外,放弃了礼节真是太过简略。过度饮酒导致了杯酒之间的过失,更何况还能对人白眼相向。苏门山中传来的鸾凤之音,戏谑技艺仍然显得羞涩。应当知道愧对孙登,不仅仅是因为嵇康的中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步兵:指诗人自己,步兵是诗人的自称。
- 游方外:指游历于世俗之外,追求超脱。
- 弃礼:放弃传统的礼节。
- 过差:过度,指过度饮酒。
- 白眼:对人冷淡或不屑一顾的态度。
- 苏门:地名,指苏门山。
- 鸾凤音:比喻高雅的音乐或声音。
- 赧赧:羞涩的样子。
- 孙登:三国时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称。
- 嵇中散:指嵇康,三国时期的名士,因中散大夫而得名。
典故解析:
- 孙登:孙登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称,诗中提到“愧孙登”可能是诗人自谦,认为自己未能达到孙登那样的清高境界。
- 嵇中散:嵇康是三国时期的名士,因中散大夫而得名,他与孙登一样,都是以清高著称的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追求超脱世俗,崇尚清高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中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名士风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中,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名士风范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步兵游方外”表明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而“愧孙登”和“不独嵇中散”则表达了对名士风范的向往和自我反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和名士风范的向往。诗中“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礼节的放弃,追求一种简朴超脱的生活方式。而“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则反映了诗人在追求超脱过程中的一些过失和冷淡态度。最后,“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表明诗人对名士风范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愧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行为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诗人自称步兵,游历于世俗之外,放弃了传统的礼节,追求一种简朴超脱的生活方式。
- “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诗人在追求超脱过程中,过度饮酒导致了杯酒之间的过失,同时对人冷淡或不屑一顾。
- “苏门鸾凤音,戏技犹赧赧”:苏门山中传来的高雅音乐,戏谑技艺仍然显得羞涩,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向往。
- “当知愧孙登,不独嵇中散”:诗人应当知道愧对孙登,不仅仅是因为嵇康的中散,表达了对名士风范的向往和自我反省。
修辞手法:
- 比喻:“鸾凤音”比喻高雅的音乐或声音。
- 拟人:“戏技犹赧赧”将技艺拟人化,形容其羞涩的样子。
- 对仗:“步兵游方外,弃礼真太简”和“过差生杯酒,况复能白眼”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对超脱世俗和名士风范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行为的愧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步兵:诗人的自称,象征着追求超脱的自我。
- 方外:世俗之外,象征着超脱和简朴。
- 杯酒:过度饮酒,象征着过失和冷淡。
- 白眼:对人冷淡或不屑一顾的态度,象征着冷淡和疏离。
- 苏门:地名,象征着高雅和清高。
- 鸾凤音:高雅的音乐或声音,象征着高雅和清高。
- 赧赧:羞涩的样子,象征着羞涩和自省。
- 孙登:名士,象征着清高和自省。
- 嵇中散:名士,象征着清高和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步兵游方外”中的“步兵”是指: A. 诗人自己 B. 真正的步兵 C. 朋友 D. 陌生人
-
“过差生杯酒”中的“过差”是指: A. 过度饮酒 B. 过度劳累 C. 过度思考 D. 过度放纵
-
“苏门鸾凤音”中的“鸾凤音”比喻: A. 高雅的音乐 B. 低俗的音乐 C. 悲伤的音乐 D. 欢快的音乐
-
“当知愧孙登”中的“孙登”是: A. 诗人自己 B. 名士 C. 朋友 D. 陌生人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名士风范的追求。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李廌的《啸台》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啸台》更侧重于自我反省和对名士风范的向往,而《赤壁赋》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廌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