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竹枝词》

时间: 2025-01-19 16:52:44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南竹枝词
作者: 史承豫 〔清代〕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一双蝴蝶又飞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离开后留下的荒凉场景,每年春风吹拂,野外的青苔依旧生长。山上的桃花如火般鲜红,蝴蝶又飞来了,给这个静谧的地方增添了一丝生机。

注释:

  • 读书人: 指求学或读书的人,代表着志向和理想。
  • 剩荒台: 荒凉的台地,表现出孤寂与冷清。
  • 岁岁春风: 每年春天的风,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轮回。
  • 长野苔: 野外的青苔,常常生长在湿润的地方,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桃花红似火: 桃花盛开,鲜红如火,象征着美丽和生机。
  • 一双蝴蝶: 蝴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花与蝴蝶,都是春天的典型意象。桃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丽、爱情与生命的短暂;蝴蝶则常被视为自由与变化的象征。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豫,清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读书人理想追求的向往。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荆南竹枝词》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描写春风、青苔、桃花和蝴蝶,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动。开头两句“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描绘了一个读书人离去后留下的荒凉场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然而,随着后面的描写,诗人转而表达出春天的生命力。桃花的红艳与蝴蝶的舞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桃花和蝴蝶的结合,传达了生命的轮回与美好。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反映出春天的魅力,并借此引发读者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人去剩荒台: 描述了一个读书人离开后留下的荒凉台地,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岁岁春风长野苔: 表示尽管人去台荒,但春天依然如期而至,青苔依旧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延续。
  • 山上桃花红似火: 通过桃花的美丽描绘,展现自然的魅力与生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 一双蝴蝶又飞来: 蝴蝶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花红似火”,通过比喻突显桃花的艳丽。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桃花与蝴蝶的结合,营造出春天的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存在孤独和失落,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依然存在,象征着未来的美好可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 生命的韧性,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 桃花: 美丽与爱情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生命的短暂。
  • 蝴蝶: 自由与变化的象征,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史承豫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春天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生机与希望
    • C. 消亡
  3. “桃花红似火”中的“似火”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与《春晓》相比,《荆南竹枝词》更侧重于对自然生机的描绘,而《春晓》则更注重对春天早晨宁静气氛的刻画。两首诗都有对春天的赞美,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