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7:45:25

万古神灵岳,三峰镇雍州。

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

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神灵岳,三峰镇雍州。
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
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

白话文翻译:

万古以来的神灵之岳,三座峰峦守护着雍州。首阳山曾经北面裂开,星宿在此东方流动。台上停驻着轩辕皇帝的车辇,天上悬垂着白帝的旒帔。我手握九节杖,长声啸叫,前往寻访丹丘。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古:形容时间久远,指悠久的历史。
  • 神灵岳:指华山,因其雄伟壮丽而被视为神灵之地。
  • :镇守,稳固的意思。
  • 雍州:古地名,今陕西一带。
  • 首阳:指首阳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分开,开裂。
  • 星宿:天上的星星。
  • 轩皇跸:轩辕皇帝的车辇。
  • 白帝旒:白帝的旒帔,旒是一种装饰性的衣饰。
  • 九节杖:一种古代的手杖,象征修道者的身份。
  • 丹丘: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典故解析:

  • 华山:古人视为道教圣地,常与修道、寻仙相关联。
  • 轩辕皇帝:黄帝的别称,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代表着文化的起源。
  •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神祇,常与长生与道教文化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孝本,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曾任职于地方,擅长诗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表现。其诗风多为清新自然,富有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华山的游历之际,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登华山三首 其一》以华山为主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开篇“万古神灵岳”,即将华山的伟岸与神圣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其巍峨之势。诗人以“三峰”形容华山的三座主峰,既传达出山的雄伟,又让人联想到其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

接下来的描写中提到“首阳曾北裂”,通过历史传说的引入,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星宿的流动暗示了自然的变幻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这两句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诗人在此处不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进行精神上的朝圣,向古代的圣贤致敬。

最后,诗人手握九节杖,长啸而行,体现了他对寻访道理、追求真理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敬仰,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豪情与志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神灵岳:华山作为神灵之山,时间久远,具有神圣性。
  2. 三峰镇雍州:华山的三座主峰守护着雍州,象征稳定与神圣。
  3. 首阳曾北裂:提及首阳山的神话,增添了历史感。
  4. 星宿此东流:星星在东边流动,隐喻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浩瀚。
  5. 台驻轩皇跸:历史上轩辕皇帝的车辇停驻于此,增强了文化厚度。
  6. 天垂白帝旒:天上白帝的旒帔,体现了神圣与权威的象征。
  7. 行携九节杖:手握九节杖,暗示修道者的身份与追求。
  8. 长啸访丹丘:长声啸叫,寻访丹丘,表现了对理想和长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华山比作神灵之岳,增强了其威严感。
  • 对仗:如“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形成音乐美感。
  • 夸张:万古、神灵等词语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华山为核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历史与文化的沉思,以及对长生理想的追求,融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文人的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神灵岳: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崇高。
  2. 三峰:代表着华山的巍峨与雄伟。
  3. 星宿:象征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流逝。
  4. 轩皇跸:代表古代文化的灿烂与神圣。
  5. 九节杖:象征着修道者的身份与追求的目标。
  6. 丹丘:象征着长生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灵岳”指的是哪座山?

    • A. 泰山
    • B. 华山
    • C. 嵩山
    • D. 恒山
  2. “首阳曾北裂”提到的首阳山有何象征意义?

    • A. 长生不老
    • B. 权力的象征
    • C. 自然景观
    • D. 文人理想
  3. 诗中提到的“九节杖”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旅行
    • C. 修道者的身份
    • D. 财富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隐居与修道的理想与追求。
  • 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情怀,尽管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孝本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华山文化与道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