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和成容若韵
并坐燕姬,琵琶膝上圆冰薄。
轻拢浅抹,巧把羁愁豁。
竟去摇鞭,点草霜鬉渴。
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与燕姬并坐的场景,燕姬的琵琶轻轻放在膝上,仿佛是冰凉的薄片。她轻轻地拨动琴弦,似乎在巧妙地抒发和化解内心的忧愁。最终,燕姬似乎决心离开,轻轻摇动马鞭,唤醒了草地上霜冻的渴望。西风凛冽,城角传来几声孤雁的鸣叫,映衬出一片冷清的景象。
注释
- 燕姬:指燕子般的美女,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琵琶:古代弦乐器,常用来伴奏和抒情。
- 轻拢浅抹:轻轻地拨动琴弦,形容细腻的演奏。
- 羁愁:指内心的忧愁和挂念。
- 摇鞭:指驱动马匹,表示离开的动作。
- 霜鬉:草地上因霜冻而显得干枯的状态。
- 西风恶:形容秋冬季节的冷风。
- 冷雁濛濛落:形容寒冷的天气中孤雁飞落,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字子昭,号青莲,清代词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受到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陈维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开篇即以“并坐燕姬”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柔的氛围,燕姬的琵琶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轻拢浅抹”一词,生动表现了音乐的细腻与情感的纠缠,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忧愁。
接下来的“竟去摇鞭”,则暗示了离别的决然,仿佛一切美好都将在这一刻结束。这里的“草霜鬉渴”,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更隐喻了内心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冷雁濛濛落”,以孤雁为终结,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碎的孤独感。整首词在清丽的音调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并坐燕姬,琵琶膝上圆冰薄。
描述了与浓厚的情感相伴的美丽女子,琵琶的形象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柔美和清冷。 -
轻拢浅抹,巧把羁愁豁。
表达了女子拨动琴弦的细腻技巧,似乎在努力化解内心的忧愁。 -
竟去摇鞭,点草霜鬉渴。
暗示离别的决心,草地的霜冻反映了内心的渴望与痛苦。 -
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以冷风和孤雁的意象收尾,渲染出离别后的孤寂和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琵琶比作冰薄,形容其清冷与空灵。
- 拟人:草木的“渴”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姬:美丽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爱情的向往。
- 琵琶:音乐的象征,体现情感的表达。
- 草霜:自然的意象,象征着冷清与无情。
- 冷雁:孤独与离别的象征,增强了诗的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燕姬的琵琶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爱情
C. 音乐
D. 自然 -
“冷雁濛濛落”中的“冷”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心情
C. 地点
D. 时间 -
整首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维崧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离别的惆怅,后者则更加强调对往昔的怀念与依依不舍,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