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寺步月得人字》

时间: 2025-01-01 14:41:03

风吹河汉扫微云,步屟中庭月趁人。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

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碾暗尘。

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吹河汉扫微云,
步屟中庭月趁人。
浥浥炉香初泛夜,
离离花影欲摇春。
遥知金阙同清景,
想见毡车碾暗尘。
回首旧游真是梦,
一簪华发岸纶巾。

白话文翻译:

微风拂过银河,轻轻扫去浮云,
我在庭院中漫步,月光伴随着我。
淡淡的香炉烟雾刚刚升起夜色,
摇曳的花影仿佛在唤醒春天。
远远地知道金色的宫阙也是这般清丽,
想象着毡车在暗尘中碾过的情景。
回首往昔的游玩,真的像是一场梦,
如今只剩一簪白发与岸边的纶巾。

注释:

  • 河汉:指银河,古人用“河汉”形容天上的星河。
  • 步屟:指在庭院中行走,屟是指鞋子。
  • 浥浥:形容香烟的轻微升起。
  • 离离:形容花影摇曳的样子。
  • 金阙:指宫殿。
  • 毡车:指用毡子做的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 华发:指白发。
  • 纶巾:指古代男子头上的装饰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清新的情感,是宋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台头寺步月得人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此期间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苏轼在月夜下的思绪与感怀。首联“风吹河汉扫微云”以自然景物开篇,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夜晚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然。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从庭院的月光与炉香的氤氲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令人倍感温暖与惬意。

“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碾暗尘”则转向对往昔的追忆,金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毡车则代表着平凡与朴实,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蕴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慨。最后两句“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更是将个人的生命与往昔的游历相联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出苏轼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吹河汉扫微云:描绘清风吹动银河,扫去浮云,营造出宁静的夜空。
  2. 步屟中庭月趁人:诗人在庭中行走,月光陪伴,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3. 浥浥炉香初泛夜:香炉的烟气轻轻升起,弥漫在夜空中,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4. 离离花影欲摇春:花影在月光下摇曳,似乎在呼唤春天的来临,表现出对春日的向往。
  5. 遥知金阙同清景:远远看到金色宫阙的美景,暗示着权力和荣华。
  6. 想见毡车碾暗尘:回忆起过去的朴实生活,形成对比。
  7. 回首旧游真是梦:回忆曾经的游历,感慨如梦。
  8. 一簪华发岸纶巾:如今只剩下白发与头巾,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阙”与“毡车”的对比,反映出人生的不同境遇。
  • 拟人:花影“欲摇春”,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河汉”与“微云”,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变迁的感伤,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思考。
  •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代表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 金阙:象征权力与荣华。
  • 毡车:象征朴实与平凡的生活。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哪个天体? A. 太阳
    B. 银河
    C. 星星
    答案:B

  2. “一簪华发”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黑发
    B. 白发
    C. 红发
    答案:B

  3. 诗人回首往昔的感受是什么? A. 喜悦
    B. 伤感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现了孤独与洒脱的情绪。
  • 《送别》: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这两首诗与《台头寺步月得人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所共通,但在主题的深度与广度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