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君州宅八咏 炼丹井》

时间: 2025-01-14 20:12:50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

石床藓甃人安在,绿水团团一片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井烧丹八百年,
尘缘消尽果初圆。
石床藓甃人安在,
绿水团团一片天。

白话文翻译:

挖井炼丹已经有八百年,
尘世的烦恼早已消散,终于达到了圆满的境地。
石床上覆盖着青苔,那些修道之人究竟在何处?
绿水环绕,映出一片如同天空般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凿井:指挖掘井水,寓意为寻求长生不老之道。
  • 烧丹:炼制丹药,古代道家的修炼方式。
  • 尘缘:指世间的纷扰和烦恼。
  • 果初圆:表示修炼成功,达到理想的境界。
  • 石床:修行者的住所。
  • 藓甃:青苔覆盖,表示时间的流逝。
  • 团团:形容水面如团,流畅而圆润。

典故解析:

  • 炼丹:道教文化中,炼丹被视为追求长生的手段,常与修道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绿水:象征清静和自然,反映了修道者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散文、词等多方面的成就闻名,尤其擅长词和骈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游览毛君州的道观时,表达对道教炼丹和修行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和理想境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炼丹井的景象,表达了对修道者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凿井烧丹八百年”,展现了修行的漫长与艰辛,同时“尘缘消尽果初圆”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修道者在漫长的修行中,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圆满。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石床藓甃人安在”,引发对修道者现状的思考:在这理想化的环境中,那些追求长生的修道者究竟身在何处?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也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绿水团团一片天”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美,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道教修行的推崇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凿井烧丹八百年:这里强调了时间的漫长,象征着修道者的坚持与追求。
  2. 尘缘消尽果初圆:表现出修道者在漫长的修行中,已然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达到了理想的境界。
  3. 石床藓甃人安在:引人思考修道者的去处,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孤独。
  4. 绿水团团一片天: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绿水与天空的比喻,传达出一种清新与自然的感觉。
  • 象征:“井”、“丹”象征着道教的修行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赞美,强调在尘世的纷扰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圆满,展现了理想化的修道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炼丹: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象征内心的深邃与探索的过程。
  • 绿水:象征清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尘缘消尽果初圆”中的“尘缘”指的是什么?

    • A. 世俗烦恼
    • B. 自然环境
    • C. 修道者的生活
    • D. 时间的流逝
  3. “绿水团团一片天”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纷扰的城市生活
    • B. 理想的自然状态
    • C. 修道者的孤独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辙的《炼丹井》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苏辙的诗更侧重于道教的修行与超脱,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