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覆西山三顷麦,一犁春雨祝天工。
麦秋幸与人同饱,昔日黄门今老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上覆盖着白雪的麦田,田地大约有三顷,春雨耕耘的时节带来了丰收的希望。麦子的丰收让人们得以同享美味,而曾经的黄门如今已成为了辛勤耕作的老农。
注释:
- 雪覆:雪覆盖,指白雪覆盖在麦田上。
- 西山:指的是西方的山,可能是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象征意义。
- 三顷:顷是中国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三顷指的是一块较大的农田。
- 一犁春雨:用犁耕作时,春天的雨水滋润土地,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
- 麦秋:指小麦的成熟季节。
- 幸与人同饱:幸,幸运;与人同饱,意味着丰收的麦子让大家都能吃饱。
- 黄门:古代官员家中的门徒,指的是过去的权贵。
-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强调其辛勤耕作的身份。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复杂的典故,但“黄门”一词在古代常用来指代权贵,诗中通过对比描绘了从权贵到农民的身份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文、词均有成就,尤其以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季时节写的,借助自然景象表现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与珍惜。诗人以农田为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况,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诗歌鉴赏:
苏辙的《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耕图。诗的开头“雪覆西山三顷麦”,以雪的覆盖暗示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一轮的耕作即将开始。接下来的“一犁春雨祝天工”,则通过春雨的滋润,展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希望与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麦秋幸与人同饱”一句,诗人不仅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更注重人们的生活和福祉,表达了对众人共享丰收的美好愿望。最后一句“昔日黄门今老农”,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身份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真实生活,带有些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覆西山三顷麦:描绘了西山上覆盖着雪的三顷麦田,暗示着寒冬将尽,春天即将来临。
- 一犁春雨祝天工:春雨滋润土地,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
- 麦秋幸与人同饱:小麦成熟后,大家都能享受丰收的喜悦,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昔日黄门今老农:通过对比,强调了权贵与农民的身份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昔日黄门今老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身份的转变。
- 意象:雪、春雨、麦田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春耕的生动画面。
- 寓意:诗中蕴含了对农民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赞美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切关怀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与春天的来临。
- 春雨: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滋润万物生长。
- 麦秋:象征丰收与富饶,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黄门:曾经的权贵,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变化。
- 老农:辛勤耕作的农民,体现了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辙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昔日黄门”指的是: a) 农民
b) 权贵
c) 文人 -
诗中“春雨”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机与希望
c) 暴风雨
答案:
- b) 苏辙
- b) 权贵
- b) 生机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主题与自然息息相关。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壮志。
- 王贞白的《春日怀郑端公》: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