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寺清节轩》
时间: 2025-01-21 09:5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君高节抗浮云,
环寺幽亭分外清。
凌历雪霜真有守,
招邀日月处多情。
更无一点红尘到,但觉中襟爽气生。
争似南墙相对处,萧萧流水绕除鸣。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高洁的品格抵挡着浮云,
环绕寺庙的幽静亭子显得格外清幽。
经历了风雪霜寒,真正有着坚守,
邀请日月的光辉,情意悠长。
更没有一点红尘的纷扰,感到内心的清爽气息生发。
比起南墙对面的地方,
潺潺流水环绕,清静得没有任何喧嚣。
注释:
- 高节:高尚的品德。
- 抗浮云:抵挡浮云,象征不为世俗所动。
- 凌历:经历,经历风霜。
- 有守:有坚守之心,表明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 招邀:招引、邀请。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
- 中襟:内心,心灵。
- 爽气:清新的气息。
- 萧萧流水:形容流水声清冷而寂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良弼,宋代诗人,以其高洁的品德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文情怀,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清幽的寺庙,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德的推崇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妙相寺清节轩》是一首表现高洁品格与清幽环境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君子的高节和幽静的寺庙,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此君高节抗浮云”揭示了诗人所尊崇的理想人格,强调了君子不受世俗干扰的坚定信念。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心境清明,远离红尘的纷扰。
“凌历雪霜真有守”一句,强调了经历风雨仍能坚守信念的重要性,彰显了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流动的水声与南墙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清幽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士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一个高洁的灵魂在纷繁世事中保持自我独立与清明的美好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君高节抗浮云:此句中“君”指高洁的人,强调他不被浮云(世俗的诱惑)所动摇。
- 环寺幽亭分外清:描述寺庙周围的亭子格外清幽,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宁静。
- 凌历雪霜真有守:经历了严寒的考验,体现了诗人对君子品德的称赞。
- 招邀日月处多情:日月的光辉在这里交汇,象征着生活的情感丰富。
- 更无一点红尘到:表示没有世俗的纷扰,内心宁静。
- 但觉中襟爽气生:内心感到清爽,表明心灵的宁静与舒畅。
- 争似南墙相对处:与南墙对比,意在表达另一种宁静景象。
- 萧萧流水绕除鸣:流水声萧萧,强调了环境的寂静。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如“高节”“浮云”的对比,以及“日月”“红尘”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高洁的品德和宁静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自然环境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节:象征高尚的品德。
- 浮云:代表世俗的诱惑与干扰。
- 幽亭:代表宁静的自然环境。
- 雪霜:象征考验与坚守。
- 红尘: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节”指的是:
- A. 高尚的品德
- B. 高耸的节日
- C. 高大的建筑
- D. 高昂的费用
-
“红尘”在诗中指的是:
- A. 世俗的纷扰
- B. 美丽的风景
- C. 诗人的情感
- D. 自然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凌历雪霜”主要表达了:
- A. 享受冬天
- B. 坚守信念
- C. 旅行的经历
- D. 对寒冷的厌恶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徐良弼的《妙相寺清节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徐良弼更强调品德与理想,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徐良弼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