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荃谷寒夜独坐之作》

时间: 2025-01-20 00:42:23

抱膝虚堂上,灯前顾影双。

霜林风叶尽,山月正当窗。

庭讶翻巢鸟,村疑吠客厖。

有怀淞水畔,一苇钓寒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抱膝虚堂上,灯前顾影双。
霜林风叶尽,山月正当窗。
庭讶翻巢鸟,村疑吠客厖。
有怀淞水畔,一苇钓寒江。

白话文翻译:

我抱膝坐在空旷的堂屋,灯下看着自己的影子。
霜打的树林里,风吹得树叶全都掉光,月光正好照在窗前。
庭院里惊讶于巢鸟的翻飞,村子里疑惑于狗吠的声音。
我怀念淞水岸边,曾用一根芦苇钓鱼在寒冷的江边。

注释:

  • 抱膝: 抱着膝盖,表示思考或沉思的姿态。
  • 虚堂: 空荡荡的堂屋,象征孤独或清静。
  • 顾影双: 这里指灯下自己黑影相伴,体现孤独与自省。
  • 霜林: 被霜覆盖的树林,反映出寒冷的季节。
  • 翻巢鸟: 指鸟儿因惊动而翻飞,体现自然的生动。
  • 客厖: 指村庄中对陌生人或客人的好奇与警惕。
  • 淞水: 指淞水,古代一条河流,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蓨,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人世家,善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的交融,展现出清幽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寒夜,诗人独坐在空荡的堂屋,借助外界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抒发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夜独坐的静谧画面,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中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往昔的追忆。开头两句,通过“抱膝虚堂上,灯前顾影双”,展现了诗人静默思考的状态,孤独的影子映照出内心的沉重与反思。接下来的“霜林风叶尽,山月正当窗”,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秋冬交替的季节感,霜林的冷清与山月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孤独感的深度。

“庭讶翻巢鸟,村疑吠客厖”则表明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村庄的宁静,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仿佛在提醒诗人身处何地。最后一句提到“有怀淞水畔,一苇钓寒江”,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淡淡的乡愁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抱膝虚堂上: 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堂屋,抱膝而坐,表现出思考和孤独的状态。
  2. 灯前顾影双: 在灯光下,诗人看着自己孤独的影子,增添了对孤独感的强调。
  3. 霜林风叶尽: 描述寒冬的场景,树林里的叶子都被风霜吹落,体现出凋零与冷清。
  4. 山月正当窗: 冷清的环境中,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5. 庭讶翻巢鸟: 庭院里惊动的鸟儿在翻飞,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感。
  6. 村疑吠客厖: 村庄里的狗对陌生人的吠叫,体现出对客人的警觉与好奇。
  7. 有怀淞水畔: 诗人怀念曾经在淞水岸边的日子,表现出对过去的思念。
  8. 一苇钓寒江: 用一根芦苇在寒冷的江边钓鱼,象征着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顾影双”将孤独的影子比作伴侣,突出孤独感。
  • 对仗: 上下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庭讶翻巢鸟”使鸟儿具有人类的情感,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霜林: 代表寒冷与凋零,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 山月: 象征宁静与思考,是内心的明亮与清晰。
  • 巢鸟: 代表生机与活力,打破夜的沉寂。
  • 淞水: 代表诗人的乡愁与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月
    B. 霜林
    C. 淞水
    D. 以上都是

  2. 诗中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孤独感? A. 描写自然景象
    B. 自我反省
    C. 乡愁
    D. 以上都是

  3. “庭讶翻巢鸟”中“翻巢鸟”指的是什么? A. 鸟儿的惊动
    B. 夜晚的宁静
    C. 寒冷的天气
    D. 乡村的安宁

答案:

  1. D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张九龄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 通过月光与思乡的结合,体现出乡愁。
  • 张九龄《夜泊牛津》: 描述孤独的夜晚,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陆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