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洞》

时间: 2025-01-20 00:35:06

我游白云洞,身在白云里。

落叶和松风,时闻响山雨。

石床不可留,清寒逼衣屦。

隔坞暮钟声,云留我归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游白云洞,身在白云里。
落叶和松风,时闻响山雨。
石床不可留,清寒逼衣屦。
隔坞暮钟声,云留我归矣。

白话文翻译:

我游览白云洞,身处在白云之中。
偶尔听到落叶与松风的声音,伴随着山雨的滴答声。
石床无法久留,清凉的寒气逼得我衣服和鞋子都感到寒冷。
远处坞里传来暮钟的声响,云雾让我留恋不舍地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游览、游玩。
  • 白云洞:指一个具体的洞穴,可能是景点。
  • 响山雨:指雨声,形容声音清脆。
  • 石床:指洞内的石质床铺。
  • 清寒:指清凉而寒冷的气息。
  • :压迫、侵袭。
  • 衣屦:衣服和鞋子。
  • 隔坞:远离的地方。
  • 暮钟声:傍晚时分的钟声。

典故解析:

  • 白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云常象征着自由、超脱和隐逸的生活方式,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钟声:钟声常常与时光流逝、人生的思考相联系,尤其是暮钟,传达出一种时光的无情感和对归家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蓨,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若干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游览白云洞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云洞》是陆蓨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山水诗。全诗通过游览白云洞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接触及其内心的感受。开篇“我游白云洞,身在白云里。”直接引入主题,诗人置身于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落叶和松风,时闻响山雨”,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落叶的沙沙声、松风的呼啸声以及山雨的滴落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自然的交响乐。这种声音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也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石床不可留,清寒逼衣屦。”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自然的美丽让人留恋,但石床的寒冷却让人感到不适,诗人在这一刻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虽然美丽却也并非完全舒适。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最后一句“隔坞暮钟声,云留我归矣。”则带有一丝伤感与思乡之情。远处的钟声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唤起他对归家的思念。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个人情感之间游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宿的渴望,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游白云洞,身在白云里。:开篇交代游览地点,身临其境,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
  • 落叶和松风,时闻响山雨。:通过自然声音的描写,渲染出宁静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氛围。
  • 石床不可留,清寒逼衣屦。:表达了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寒冷与不适,同时反映出人对环境的敏感。
  • 隔坞暮钟声,云留我归矣。:钟声的回响让人思乡,抒发出诗人对归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富有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云雾、钟声)赋予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 对仗:如“衣屦”与“清寒”,形成了音韵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隐含着对归属与家的思考,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隐逸生活。
  • 松风:自然的声音,传递出宁静之感。
  • 石床:代表了自然的质朴与艰苦。
  • 暮钟:时间的流逝与对归家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声音有哪些? A. 落叶与松风
    B. 鸟鸣与流水
    C. 风声与雷电

  2. “石床不可留,清寒逼衣屦。”中的“逼”字可以理解为: A. 逼迫
    B. 逼近
    C. 逼真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由
    B. 财富
    C. 归家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朱自华的《江雪》

诗词对比: 陆蓨的《白云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陆蓦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全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