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笋
作者: 苏辙 〔宋代〕
竹林遭冻曾枯死,
春笋连年再发生。
天与岁寒终倔强,
泽分淇澳转敷荣。
狂鞭已逐草侵径,
疏影长随月到楹。
嵇阮欲来从我余,
开门一笑亦逢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在寒冬中被冻死的景象,但春天来临时又会再生出嫩笋。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竹子的坚韧不拔依然存在,水泽的分流使得不同地方都能欣欣向荣。狂风如鞭,驱赶着杂草侵占小径,竹影在月光下依然显得疏朗。嵇康和阮籍(著名的士人)都想来我这里聚会,开门相迎,我会微笑着热情接待。
注释:
- 竹林:竹子的树林,象征坚韧与生机。
- 春笋:春天发芽的竹笋,象征新生与希望。
- 岁寒:指寒冷的季节,象征艰难困苦。
- 狂鞭:形容强风像鞭子一样驱赶草木。
- 疏影:竹子的影子,给人以清幽之感。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二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代表了士人的理想与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洵斋,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弟。他的作品以诗、文、词闻名,风格清新,关注人性与自然,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林笋》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时代。苏辙通过对竹子生命力的表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朋友聚会的渴望,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歌鉴赏:
《林笋》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以竹林遭冻的景象引入,表现了自然界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然而,接着却通过“春笋连年再发生”来展现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竹子在寒冷中依然能生发新笋,象征着人们在逆境中也能迎来新的生机。诗中“天与岁寒终倔强”,传达了坚持与不屈的精神,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勇敢面对。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狂风的威力和竹影的疏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淡然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提到嵇阮,表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社交的向往,“开门一笑亦逢迎”反映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调和了自然与人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重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林遭冻曾枯死:描绘竹林在冬天被冻死的情景,暗示生命的脆弱。
- 春笋连年再发生:春天来临时,竹笋又重新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 天与岁寒终倔强:即使在寒冷的岁月中,生命依然顽强存在。
- 泽分淇澳转敷荣:水泽分流使得不同地方都能繁荣生长,象征着自然的恩惠。
- 狂鞭已逐草侵径:狂风如鞭驱赶着杂草,描绘自然的力量。
- 疏影长随月到楹:竹影在月光下显得疏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嵇阮欲来从我余:嵇康和阮籍想要来和我聚会,表现对友谊的珍视。
- 开门一笑亦逢迎:我开门微笑相迎,表现出热情好客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狂鞭”形象地描绘强风的力量。
- 拟人:将竹子赋予生命的象征,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中的句式对称,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用竹子这一意象传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也要勇敢向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坚韧和智慧,寓意人生的高洁与坚毅。
- 春笋:象征希望与新生,传达出生命的力量。
- 狂鞭: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外界压力。
- 月影:象征宁静与清幽,反映诗人内心的淡泊与从容。
- 嵇阮:象征理想的友谊与文化的传承,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笋”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希望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B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崇敬
B. 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B -
“狂鞭已逐草侵径”中的“狂鞭”主要指什么? A. 竹子
B. 强风
C. 雨水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主题相近。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林笋》和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以竹子为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苏辙强调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王维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