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铃 为汪仲虎题晓风填词图》
时间: 2025-01-04 07:4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淋铃 为汪仲虎题晓风填词图
作者: 奭良 〔清代〕
骚人余韵。隔几朝暮,仙掌犹近。
浮名换了,何似浅斟低唱,小红轻趁。
绿岸垂杨,恍白石碧山相衬。
问昔年秀句珠联,陇客犹传井华喷。
念浮生离合无凭准。
指琼楼旧有仙人引。
倾杯更调新曲,幽咽处莫侵青鬓。
潭水千寻,笑语桃花,误了偕隐。
怎残月向晓风吹,梦过巢痕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叹。
诗人在几天几夜的时光中,心中仍然留有余韵,仿佛仙人的指掌依然近在咫尺。
那些浮华的名声已经不再,何不如轻轻斟酒,低声唱歌,伴随着小红的轻舞。
绿岸上的垂柳与白石、碧山交相辉映,犹如画中景致。
我想起往年那些绝妙的诗句依旧流传,陇地的客人依然在传诵着井华的佳作。
我感慨浮生的离合无常,难以把握。
指向那琼楼,曾有仙人引领我。
再倾杯,调换新曲,幽幽的低语怎能侵扰我的青鬓?
潭水深邃,桃花笑语,竟误了我的隐居生活。
怎能让那残月在晓风中吹拂,梦中的巢痕依然稳定。
注释:
- 骚人余韵:指诗人留下的余韵,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仙掌:指神仙的手掌,象征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 浮名:浮华的名声,表示对名利的反思。
- 浅斟低唱:轻轻斟酒,低声歌唱,表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 青鬓:青丝,指人的头发,寓意青春和年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对于名利和生活的思考逐渐深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对浮华世界的冷眼。
诗歌鉴赏:
《雨淋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及“骚人余韵”,即引出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延续。诗人在时光的流转中依旧感受到那份“仙掌犹近”的美好,表明了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作者以“浮名换了”引出对浮华名利的思考,表明名声的虚幻,反而更欣赏那些简单而真实的生活画面,如“浅斟低唱”。
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运用“绿岸垂杨”和“白石碧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往昔的回忆,借助“秀句珠联”和“井华喷”的典故,展示了诗人的文采与抱负。诗中“念浮生离合无凭准”更是深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尾的“梦过巢痕稳”则暗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梦中所留的痕迹,显示出诗人对于追求理想生活的不懈努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骚人余韵”:指诗人留下的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
- “隔几朝暮,仙掌犹近”:时间的流逝中,理想与美好依然可感。
- “浮名换了”:对名利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
- “何似浅斟低唱,小红轻趁”:提倡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掌”比喻理想与美好。
- 对仗:如“绿岸垂杨”与“白石碧山”,形成优美的对称。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浮华名利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仙掌:象征理想与遥不可及的美好。
- 绿岸垂杨: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潭水千寻,桃花: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浮名”是指什么?
- A. 真实的名声
- B. 虚幻的名声
- C. 家族名声
- D. 朋友的名声
-
“绿岸垂杨”中的“垂杨”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
- B. 桃树
- C. 梅树
- D. 松树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杜甫的《春望》: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奭良与李白在对浮生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而奭良则更为细腻、沉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