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5:33:26

不怨红颜怨命穷,琵琶呜咽独悲风。

那知国事颠如此,写照犹须赂画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怨红颜怨命穷,
琵琶呜咽独悲风。
那知国事颠如此,
写照犹须赂画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不怨恨美丽的容颜,而是怨恨命运的贫困。琵琶发出凄凉的声音,独自感叹着悲风。谁能知道国家的事情竟然如此颠倒不安?就算是想要描绘出来,也还得花钱贿赂画工。

注释:

  • 不怨红颜怨命穷:不责怪美貌的女子,而是责怪命运的贫困。
  • 琵琶呜咽:琵琶声如泣如诉,表现出伤感的情绪。
  • 国事颠如此:国家的事情如此混乱不安。
  • 写照犹须赂画工:想要绘制出这些情景,还需花钱贿赂画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红颜”与“琵琶”都与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悲情女子形象有关,尤其是王昭君,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她因政治原因远嫁匈奴,饱受命运的蹉跎。诗中提及的“画工”则暗指艺术创作与商业交易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费墨娟,清代女诗人,因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反映社会现实而受到关注。她的作品常带有深刻的情感与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时局动荡,社会矛盾加剧,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国家乱象的忧虑。诗人通过对琵琶的描写,传达了一个孤独而悲伤的女性形象,象征着无奈的命运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不怨红颜怨命穷”一句,直白地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体现了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不甘。同时,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感慨,显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情怀。最后一句“写照犹须赂画工”则暴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艺术的真实与虚假、商业与情感的复杂关系,使得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深刻和立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怨红颜怨命穷:表达的是对环境的无奈与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 琵琶呜咽独悲风:琵琶声如泣,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作者内心的抑郁。
  • 那知国事颠如此:对国家现状的无奈与感叹,触及社会政治的深层问题。
  • 写照犹须赂画工:暗示即使是艺术表现也受制于经济与权力,揭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琵琶声比作悲伤的诉说,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琵琶“呜咽”,赋予乐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命运和国家现状的深切思考,反映出女性在历史背景中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颜:象征美丽与命运的无常。
  • 琵琶:象征音乐、情感和孤独。
  • :常用来表现时局的动荡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颜”主要指代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美丽的花
    • C. 美丽的景色
    • D. 美丽的诗篇
  2. “琵琶呜咽”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和
  3. 诗中提到的“画工”暗示了什么?

    • A. 艺术的高超
    • B. 艺术的商业化
    • C. 艺术的虚假
    • D. 艺术的流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昭君《出塞曲》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费墨娟和李清照的作品都体现了女性在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抗争。李清照的词作常以细腻的情感见长,而费墨娟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联系。两者都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但表现方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