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送瑟庵应春官试》
时间: 2025-01-19 19:5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送瑟庵应春官试
作者: 俞庆曾
惜别情怀,销魂滋味,从今渐渐都娴。
此去长途,怎生消受春寒。
愁心定逐轮蹄去,对银灯坐到更阑。
意绵绵絮语千般,携手窗前。
送君去后登楼望,指晴烟漠漠,重叠云山。
寄语西风,几时吹转征帆。
相思料得蓬窗底,拥寒衾离恨难删。
卜金钱刚盼泥金,又盼归鞍。
白话文翻译
对即将分别的友人,心中充满了惜别的情感,感受到心灵深处的苦涩,从今往后,这些情感会愈加沉淀。这趟漫长的旅程,我该如何忍受春寒的侵袭呢?愁苦的心情随着马蹄声远去,在银色的灯下,我独自坐到深夜。思念的言语如同千般细软的絮语,手挽手在窗前聊到天明。送走你后,我独自登楼远望,指着那遥远的晴空和重叠的云山。向西风寄去我的心愿,何时能把你的归帆吹回?在蓬窗底,我料想相思的滋味,抱着寒冷的被子,离恨难以抹去。算着金钱时盼望着泥金的归来,更盼望着你的骏马归鞍。
注释
- 轮蹄: 马蹄声,指代离去的马车。
- 银灯: 照明用的灯,象征夜晚的孤独。
- 晴烟漠漠: 形容远方的天空和云烟,给人一种淡淡的遥远感。
- 蓬窗: 形容窗户的样子,通常指窗帘或窗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庆曾,清代诗人,擅长词曲,情感细腻,作品多描写离别、思念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俞庆曾送别友人之际,正值春寒时节。正因离别而生出的愁苦和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高阳台 送瑟庵应春官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惜别之情。开篇即以“惜别情怀,销魂滋味”点明情感基调,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用“此去长途,怎生消受春寒”表达了对未来离别的担忧,春寒的意象更是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
在描写愁苦的同时,诗人又展现出一种温柔的关怀,正如“意绵绵絮语千般,携手窗前”,写出了送别前的温暖时光。而后,诗人独自登楼,遥望远方,借助“晴烟漠漠,重叠云山”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在最后,诗人恳请西风将友人的归帆吹回,更是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清新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令人感同身受,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纽带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惜别情怀,销魂滋味,从今渐渐都娴。”: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情绪,暗示未来的生活会愈加沉静。
- “此去长途,怎生消受春寒。”:对漫长旅程的担忧,春寒的意象让人感到孤独。
- “愁心定逐轮蹄去,对银灯坐到更阑。”:愁苦的心情随着马蹄声远去,独自一人坐在灯下,直到深夜。
- “意绵绵絮语千般,携手窗前。”:温暖的回忆,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 “送君去后登楼望,指晴烟漠漠,重叠云山。”:在送别后,静静地眺望远方,寄托思念。
- “寄语西风,几时吹转征帆。”:期盼西风能将友人早日带回。
- “相思料得蓬窗底,拥寒衾离恨难删。”:独自感受相思的苦楚,难以抹去的离恨。
- “卜金钱刚盼泥金,又盼归鞍。”:对未来的期待与盼望,表现出对重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晴烟漠漠”形象地描绘了遥远的景象。
- 拟人手法,“寄语西风”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使得思念更加生动。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 代表离别的不安与孤独。
- 轮蹄: 象征离去的友人,带来思念之情。
- 银灯: 照亮孤独的夜晚,表现内心的寂寞。
- 晴烟漠漠: 远方的景象,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心定逐轮蹄去”中“轮蹄”指的是什么?
- A. 马蹄声
- B. 车轮声
- C. 心情
- D. 灯光
-
诗人希望西风能做什么?
- A. 吹走愁苦
- B. 带回友人
- C. 送走离别
- D. 改变天气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俞庆曾的《高阳台》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俞庆曾则强调人际情感的细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