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寄外》

时间: 2025-01-06 04:19:36

风尖叶裂。

簌簌飞琼屑。

冻合关河天一色。

不辨去程南北。

天涯游子单寒。

客中谁劝加餐。

便有今宵归梦,可能寻到长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寄外
作者: 袁绶 〔清代〕

风尖叶裂。簌簌飞琼屑。冻合关河天一色。不辨去程南北。天涯游子单寒。客中谁劝加餐。便有今宵归梦,可能寻到长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寒风中树叶颤动,雪花纷飞的情景,天地之间仿佛融为一体,难以分辨南北方向。身处天涯的游子在寒冷中孤单,谁能在这个客居的地方劝我多吃一点呢?但愿今夜能够做个归家的梦,或许能寻回那长干(长干是指长安附近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尖叶裂:指风中树叶发出的声音。
  • 簌簌:形容雪花或树叶落下的声音。
  • 琼屑:美玉般的雪花。
  • 冻合:冰冷的河流和天空融为一体。
  • 天涯游子:身处远方的游子。
  • 加餐:增加饭菜,这里指关心游子的饮食。
  • 长干:长安附近的地方,古代的繁华之地。

典故解析:
“天涯游子”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此外,“长干”在诗中象征着温暖的家和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绶(约1640—1715),字正扬,号清芬,清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战乱和动荡之际,作者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家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寄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风尖叶裂,簌簌飞琼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冬日景象,传达了游子的孤寂感。接下来的“冻合关河天一色”,则更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冷清,暗示着游子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整首词的情感在“天涯游子单寒”和“客中谁劝加餐”中达到高潮,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渴望关怀的心情。最后两句“便有今宵归梦,可能寻到长干”则表达了对归家的美好向往,虽然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内心的渴望始终存在。

袁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寒风中对家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尖叶裂:描绘寒风中的树叶声响,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簌簌飞琼屑:雪花飘落,增加了自然的美感与孤寂感。
  • 冻合关河天一色:冷冽的天地之间,游子感到迷失。
  • 不辨去程南北:象征着游子在外的无助与困惑。
  • 天涯游子单寒:强调游子的孤独与寒冷的处境。
  • 客中谁劝加餐:表达对关怀的渴望,暗示孤独。
  • 便有今宵归梦:寄托对归家的希望与梦幻。
  • 可能寻到长干:渴望抵达温暖的家乡,体现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琼屑,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树叶和风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词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思乡”这一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游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困扰。
  • :代表寒冷、孤寂,亦是思乡之情的映射。
  • 关河:象征旅行的艰难与遥远。
  • 长干:代表温暖的家,象征归属与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尖叶裂”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温暖的春天
    B. 寒冷的冬天
    C. 炎热的夏天
    D. 秋天的丰收

  2. “天涯游子单寒”中的“单寒”指的是什么?
    A. 游子在外的孤独
    B. 游子在外的快乐
    C. 游子的家
    D. 游子的朋友

  3. 诗中提到的“加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关心与温暖
    B. 无所谓
    C. 喜悦与满足
    D. 忘却与孤独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袁绶的《清平乐 寄外》更加强调外部环境对游子内心情感的影响,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感,二者在思乡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