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竟孰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
白话文翻译:
仁暴的施行,自古以来就各有不同,秦国和徐国到底谁更强盛呢?你看看骊岫现在没有墓地,像柯山却还有祠堂。
注释:
字词注释:
- 仁暴:仁德与暴虐,这里指的是不同的统治方式。
- 施:施行、实施。
- 骊岫:骊山,传说中秦始皇的陵墓在此,表示这里没有显赫的墓葬。
- 柯山:有祠堂的地方,表现出对历史的纪念。
典故解析:
- 秦:指秦国,历史上以强大著称,统一六国。
- 徐:指徐国,历史上较弱小,常被秦国吞并。
- 骊岫:与秦始皇的陵墓相关,象征统治者的荣耀。
- 柯山:象征对历史的追思与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写诗和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仁德与暴虐统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诗歌鉴赏:
《徐偃王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比两国统治的不同方式,揭示了权力的更迭与历史的变迁。诗的开头以“仁暴由来各异施”引入,表明仁德与暴虐是统治者施政的两种方式,暗示着历史上不同领导者的施政风格各有千秋。接着提到秦国与徐国,抛出一个历史疑问:究竟哪一个更为强盛?这里不仅是对历史的探讨,也是对当下政治的反思。
第三句“君看骊岫今无墓”更是引人深思,骊岫原是秦始皇的陵墓,如今却没有任何纪念,象征着即使曾经的强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最后一句“得似柯山尚有祠”则表示虽然柯山的地位不如骊岫显赫,但仍有祠堂存在,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后世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现出作者对权力、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仁暴由来各异施:仁德与暴虐的施行方式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暗示历史上统治者的不同风格。
- 秦徐至竟孰雄雌:问秦国与徐国谁更强盛,体现出历史的对比与反思。
- 君看骊岫今无墓:提醒读者骊山无墓,象征着权力的消逝与历史的遗忘。
- 得似柯山尚有祠:即使柯山地位不高,但仍有祠堂存在,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秦与徐的对比,突显历史的变迁。
- 象征:骊岫与柯山象征着不同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更迭,强调了对历史的铭记与反思,透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暴:象征不同的统治理念与风格。
- 骊岫:代表权力的象征与历史的辉煌。
- 柯山:代表对历史的尊敬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仁暴”意指什么?
- A. 仁德与暴虐
- B. 正义与邪恶
- C. 智慧与愚昧
- D. 富贵与贫贱
-
诗中哪个地方被称为“今无墓”?
- A. 柯山
- B. 骊岫
- C. 秦国
- D. 徐国
-
“得似柯山尚有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嘲讽
- B. 对历史的尊重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个人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徐偃王庙》都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但《登高》更侧重个人情感,而《徐偃王庙》则聚焦于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