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成都五首 其一 赵蕃 〔宋代〕
蜀道当谋帅,维城孰愈公。 夷陵护江左,斜谷顾关中。 北虏心豺虎,南蛮势蚁蜂。 守攻虽有异,镇抚不妨同。
白话文翻译:
在蜀道之上,应当精心挑选统帅,谁能比您更胜任呢? 在夷陵之地守护江左,斜谷之地则需关注关中。 北方的敌人如豺虎般凶猛,南方的蛮族则如蚁蜂般势众。 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策略虽有不同,但镇守与安抚的方针却可以相同。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这里代指四川地区。
- 维城:指守护城池,这里指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 夷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古代军事要地。
- 斜谷:地名,位于今陕西省眉县,古代军事要地。
- 北虏:指北方的敌人。
- 南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军事战略和防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上饶二泉”。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赵蕃为送别某位即将赴任成都的重要官员而作,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期望和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中国南北分裂,北方有金国,南方有宋朝。诗中提到的“北虏”和“南蛮”反映了当时南北的紧张局势。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官员的期望,希望他能有效地镇守边疆,抵御外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蜀道、夷陵、斜谷等地的描述,展现了宋代边疆的紧张局势。诗人用“豺虎”和“蚁蜂”来形容北方的敌人和南方的蛮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敌人的凶猛和势众。最后两句“守攻虽有异,镇抚不妨同”,提出了防守和进攻虽有不同,但镇守与安抚的方针可以相同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诗人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蜀道当谋帅,维城孰愈公”,提出了在蜀道这样的重要地区,应当精心挑选统帅,而谁能比您更胜任呢?
- 第二句“夷陵护江左,斜谷顾关中”,描述了在夷陵和斜谷这两个重要军事地点的防守任务。
- 第三句“北虏心豺虎,南蛮势蚁蜂”,用生动的比喻形容了北方的敌人和南方的蛮族。
- 最后两句“守攻虽有异,镇抚不妨同”,提出了防守和进攻虽有不同,但镇守与安抚的方针可以相同的战略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豺虎”和“蚁蜂”来比喻北方的敌人和南方的蛮族,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夷陵护江左,斜谷顾关中”,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边疆的防守和战略,强调了在紧张的军事局势下,如何有效地镇守边疆,抵御外敌,并提出了防守和进攻虽有不同,但镇守与安抚的方针可以相同的战略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道:象征着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地区。
- 豺虎:象征着北方的敌人,凶猛而危险。
- 蚁蜂:象征着南方的蛮族,虽小但数量众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道”是指哪个地区? A. 四川 B. 陕西 C. 湖北 D. 河南
-
“北虏心豺虎”中的“北虏”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敌人 B. 南方的敌人 C. 东方的敌人 D. 西方的敌人
-
诗的最后两句“守攻虽有异,镇抚不妨同”表达了什么思想? A. 防守和进攻应该完全相同 B. 防守和进攻应该有所不同 C. 防守和进攻虽有不同,但镇守与安抚的方针可以相同 D. 防守和进攻应该完全不同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描述了边塞的军事生活和将士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这首诗都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