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奇寒拥被晓枕,
噩梦披蓑晚江。
遥想漫天匝地,
近听穿幔鸣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早晨,作者在被子里蜷缩着,沉浸在噩梦中,直到晚上才披上蓑衣,走到江边。作者遥想雪花飞舞,覆盖大地,近处则听到窗帘间传来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外面的寒冷和纷扰。
注释:
- 奇寒:异常寒冷。
- 拥被:用被子包裹着自己。
- 噩梦:令人惊恐的梦境。
- 披蓑:披上蓑衣,蓑衣是一种防水的外衣。
- 漫天匝地:形容雪花纷飞,覆盖天地。
- 穿幔:透过窗帘,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澄心,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典雅,语言简练,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表达了作者在寒冷天气中的感受。诗人通过对雪的想象和对噩梦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雪复大作六言》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梦境的交织。首句“奇寒拥被晓枕”中,诗人用“奇寒”来强调气候的异常,给人一种压迫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冷所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蜷缩身躯,以被子作为抵御寒冷的保护,展现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噩梦披蓑晚江”则引出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噩梦的描绘与晚江的结合,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脆弱和无力。此时,诗人已从梦境中醒来,披上蓑衣,准备面对外面的世界,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
后两句“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则通过遥想与近听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雪花的纷飞与窗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悲凉的冬日景象。这种对比不仅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也传达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孤独,表达了对冬日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哲理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奇寒拥被晓枕:
- 诗人在清晨的寒冷中感受到异常的寒意,蜷缩在被子里。
- 噩梦披蓑晚江:
- 还在噩梦中,直到晚上才披上蓑衣,来到江边。
- 遥想漫天匝地:
- 诗人想象着雪花漫天飞舞,覆盖大地的场景。
- 近听穿幔鸣窗:
- 近处听到窗帘间传来的风声,仿佛在诉说外面的寒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遥想”和“近听”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寒冷。
- 意象:雪、被子、噩梦等意象,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缩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冬日,表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孤独,同时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冷清与孤独,暗示着自然的力量。
- 被子:象征着温暖与保护,反映了人们对安全感的追求。
- 噩梦:象征着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揭示了人们对未知的焦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奇寒”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天气
B. 异常寒冷的天气
C. 晴朗的天空
D. 烈日当空 -
诗人穿蓑衣的时间是? A. 早晨
B. 中午
C. 晚上
D. 深夜 -
“遥想漫天匝地”中,诗人想象的是什么? A. 花开满地
B. 雪花纷飞
C. 风吹草动
D. 月光如水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以自然为主题,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变化,描绘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雪复大作六言》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