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时间: 2025-01-04 07:5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潘阆 〔宋代〕
受知圣眷与谁同,
师号封题寄梵宫。
为谢国恩来阙下,
又承天泽去中山。
禅余静对江亭月,
吟苦凉生海树风。
若到赤城逢羽客,
但言孤鹤在金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崇教大师惠思的敬意与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承蒙圣恩与众人一同受到宠爱,老师的封号和题字寄托于僧院。为了感谢国家的恩惠,特地来到皇宫之下,又承接了先天的庇佑前往中山。静坐在江边月下,吟诵着苦涩的诗篇,清凉的海风从树间吹过。如果有幸在赤城相遇羽客,只需告诉他孤独的仙鹤被困在金笼之中。
注释
- 受知圣眷: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宠爱。
- 师号:指崇教大师的名号。
- 梵宫:指佛教寺庙,象征着清净和修行的场所。
- 阙下:指皇宫之下,表明对国家的感恩。
- 天泽:指上天的恩泽。
- 赤城:这是一个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山名。
- 羽客:指神仙或道士,寓意高人。
- 孤鹤在金笼:比喻有才华却受限,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号白云,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闻名,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常在诗中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崇教大师惠思时,表达了对其高洁品德及修行生活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天恩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传达了浓厚的情感。开头两句“受知圣眷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强调了崇教大师的尊贵地位和受到的恩宠,展示了他在宗教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师长的敬仰,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
接下来的两句“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中山”,则是对国家和天恩的感激,表明崇教大师不仅受到皇帝的关注,也在大自然的庇佑之下,展现出师者的崇高与责任感。
“禅余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在江边对月沉思,感受着自然的清凉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禅意和哲思。这种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深度与情感的真实。
最后两句“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以孤鹤作为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崇教大师离开后的惆怅与无奈,虽有高洁的志向,却受限于现实,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受知圣眷与谁同:描述崇教大师的地位与恩宠,与他人相比,显得更加突出。
- 师号封题寄梵宫:强调了崇教大师的尊号与影响力,寄托于佛教的圣地。
- 为谢国恩来阙下:表达了对国家恩惠的感激,表示出国与师的关系。
- 又承天泽去中山:指大师在前往中山的路上,承受着自然的庇护。
- 禅余静对江亭月: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月下思索。
- 吟苦凉生海树风:感受自然带来的凉意与孤寂,内心的苦涩与思乡之情。
- 若到赤城逢羽客:假设在赤城遇到高人,暗示渴望与高人对话。
- 但言孤鹤在金笼:比喻高洁的理想被现实束缚,表达了深切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鹤比喻志向高洁却受限的状态。
- 对仗:如“国恩”与“天泽”,形成了意象的对称。
- 意象:月、江、海树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崇教大师的敬仰与送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知识、自然与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江亭月: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海树风:表现自然的清新与孤独感,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性。
- 孤鹤: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被束缚的现状,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鹤”象征什么?
- A. 高洁的理想
- B. 现实的困境
- C. 自然的美丽
-
诗的主题主要是对谁的送别?
- A. 皇帝
- B. 崇教大师惠思
- C. 自己
-
“江亭月”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现实的繁华
- B. 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歌颂与祝福。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有送别的主题,但更强调了对国家和远行的责任感,情感表达上有更多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