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莼》
时间: 2025-01-04 10:14:52意思解释
摸鱼儿 莼
原文展示:
望沧浪翠痕凉浸,丝丝似结连理。
并刀剪煮凝脂滑,载酒有人同醉。
成底事。笑不为浮名,也误投竿计。
冷枫十里。想渔市千家,红盐糁碧,羹熟饭云子。
歌桡动,长在白蘋开际。筠笼争涉烟水。
旧游更忆西泠路,三月青青如此。
论俊味。又何待香鲈亭畔秋风起。
年来正拟。驾小小沙棠,两乡泛宅,日采镜奁里。
白话文翻译:
望着碧绿的海浪,凉意渗透心田,细细的波纹仿佛是结成了连理的丝线。
用刀剪将凝脂煮成滑腻的美味,酒杯中有人与我共醉。
这算得了什么呢?我笑着不在意浮名,也不再去计算钓鱼的技巧。
冷冷的枫树林十里外,让我想起千家渔市,红盐伴着碧水,羹汤熟透,饭食如云。
歌声摇曳,船桨在白蘋的边际轻轻划动,竹筐争着在烟水中穿行。
往昔的游玩更让我怀念西泠的道路,三月的景色依旧如此青翠。
谈论美味,又何必等到秋风起时在香鲈亭畔呢?
这些年来,我正打算驾着小小的沙棠船,在两地之间游弋,日子就像采撷镜子一样平静。
注释:
- 沧浪:指大海,象征广阔的境界。
- 连理:比喻情感深厚的情侣或夫妻。
- 凝脂:指质地细腻、光滑的食物。
- 冷枫:指秋天枫树的景象,暗示时光流逝。
- 香鲈亭:指一个以香鲈鱼闻名的地方,象征美味的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社会背景趋于安定,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享受生活。诗人通过描写渔市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李符的《摸鱼儿·莼》是一首抒发对生活热爱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切快乐的情感。开篇“望沧浪翠痕凉浸”,以生动的视觉与触觉描绘出海浪的凉意,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并刀剪煮凝脂滑”,不仅展现了美食的诱惑,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首词以轻松的笔调叙述,反映出诗人不在意浮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冷枫十里”与“渔市千家”的对比,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渔市繁华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对生活多面的理解。同时,诗中“旧游更忆西泠路”的怀旧情怀,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快乐时光的珍惜与思念。
最后,“年来正拟”一句,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准备,表明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期待。整首词在悠闲中蕴含深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望沧浪翠痕凉浸:看那碧绿的海浪,凉意浸入心田。
- 丝丝似结连理:波纹细如丝线,仿佛情侣般相依相偎。
- 并刀剪煮凝脂滑:用刀剪将美食煮成滑腻的样子。
- 载酒有人同醉:有人陪我共饮,共享醉意。
- 成底事:这算得了什么呢?
- 冷枫十里:冷冷的枫树林十里外。
- 想渔市千家:让我想起千家渔市。
- 红盐糁碧,羹熟饭云子:美味的红盐配碧水,羹汤熟透,饭食如云。
- 歌桡动:歌声摇曳,船桨轻划。
- 旧游更忆西泠路:往昔游玩更让我怀念西泠的路。
- 论俊味:讨论美味。
- 又何待香鲈亭畔秋风起:何必等到秋风在香鲈亭畔时。
- 年来正拟:这些年来我正打算。
- 驾小小沙棠:驾着小沙棠船。
- 两乡泛宅:在两地之间游弋。
- 日采镜奁里:日子如同采撷镜子一样。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丝丝似结连理”比喻情感深厚。
- 对仗:如“红盐糁碧,羹熟饭云子”对称工整。
- 拟人:如“歌桡动”使无生命的船桨具有人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沧浪:象征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 连理:象征深厚的人际关系。
- 凝脂: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享受。
- 冷枫: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
- 渔市:象征生活的繁荣与喧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香鲈亭”象征什么? A. 美食
B. 秋天
C. 渔市
D. 回忆 -
诗中“冷枫十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怀旧情怀
C. 生活的繁华
D. 友谊
答案:1.C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狂放不羁;而李符则更显细腻和淡泊。
- 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更关注人生哲理,李符则更着眼于生活的美好细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