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深如女发兰膏罢,明似山光夜月余。
为染溪藤三百个,待渠湔拂一床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染纸的过程,前两句比喻染出来的纸色泽深邃如女子的秀发,明亮如山间的月光。后两句则表达了为染三百张溪藤纸而等待清洗后的一床书稿。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如女发:形容颜色深邃,像女性的秀发一样。
- 兰膏:一种用于染色的植物,具有深色。
- 明似山光:形容明亮的色泽,像山间的光亮。
- 湔拂:清洗、擦拭的意思。
- 溪藤:一种植物,用于制作纸张。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染纸过程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书写材料的重视,也体现了当时山水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等人并称为“宋四家”,在诗词创作中他追求个性化和自然的表达,风格清新而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以及对文人生活的思考。染纸的细致描写不仅体现了工艺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书籍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染纸的过程。他以“深如女发”和“明似山光”来形容纸张的色泽,巧妙地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结合,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前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传达出色彩的深邃和光亮,仿佛让人看到那种色彩在光影中流转的美感。后两句则转向实际的制作过程,提及溪藤纸的染制,表现出诗人的细致与耐心,同时也隐含了对书写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这首诗不仅是对染纸技艺的赞美,更是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整体上,诗歌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既有工艺的精致,也有情感的真挚,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如女发兰膏罢:用女性的秀发来比喻纸的颜色,突显其深邃的特质,兰膏则为染色材料,暗示工艺的精细。
- 明似山光夜月余:继续通过自然景象来形容纸的明亮,增添了一种清新之感。
- 为染溪藤三百个:具体提到染制的数量,显示出诗人细致的精神与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
- 待渠湔拂一床书:暗示完成后清洗纸张的期待,含有对文化传承的隐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纸的颜色比作女性的秀发和山光,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以“待渠湔拂”表现了对纸张的温柔态度。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体现了文人对书写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表现了黄庭坚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发:象征柔美与细腻,代表女性的特质。
- 山光:象征自然的明亮与宁静,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溪藤:代表自然材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手工艺的重视。
- 书:象征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染纸时使用的植物是什么? A. 兰膏
B. 竹子
C. 柳树 -
诗中“深如女发”用来形容什么? A. 夜空
B. 纸的颜色
C. 山水 -
诗人对染纸的态度是? A. 随意
B. 细致认真
C. 不在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探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哲思。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描写细腻,注重色彩与工艺;而苏轼则多用哲理与感怀,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题材上都关注自然与文化,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传记与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