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时间: 2025-01-19 22:4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人捧露盘
作者:蒋敦复〔清代〕
病红颜,扶红袖,倚红楼。
峭风起吹满帘钩。
垂杨又绿,今年夫婿可封侯。
旧愁未了,划不尽芳草悠悠。
背花忆,对花恨,为花瘦,替花羞。
相思未轻惹闲兜。
玉窗莺唤,一天幽梦没来由。
除非镜里,有谁见心上眉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在病痛和思念中的愁苦与期待。她依偎在红楼中,感受着疾风吹动帘钩,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忧伤。春天的柳树又绿了,今年她的丈夫可能会被封为侯爵,但心中的旧愁仍然无法释怀,无法忘却那悠长的芳草。她背对着花朵回忆过去的情感,对花儿有恨意,为了花儿的美丽而感到瘦弱,为了自己的羞涩而忧伤。她的思念使她无法轻松自若。窗前的黄莺在呼唤着她,一整天的幽梦也无从追寻。除非在镜子里,有谁能看见她心中的愁眉苦脸。
注释:
- 病红颜:指因病而憔悴的美丽容颜。
- 扶红袖:扶持着红色的衣袖,象征柔弱和依赖。
- 倚红楼:依靠在红色的楼阁上,表达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峭风:尖锐的风,暗示情感的波动。
- 封侯:封为侯爵,象征着地位和荣华。
- 芳草悠悠:形容思念绵长,难以割舍。
- 背花忆:背对花朵回忆往事,表达一种伤感。
- 玉窗莺唤:玉窗指精致的窗户,黄莺的呼唤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1840-1918),字仲明,号月舟,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职于清朝的地方官员。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的一个春季,诗人可能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爱情的挫折或病痛。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与地位的复杂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金人捧露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女子形象。诗的开头“病红颜,扶红袖,倚红楼”便以病痛与柔弱的形象捕捉了她的脆弱与无助。透过“峭风起吹满帘钩”,诗人描绘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的空间。
随着诗的展开,诗人引入了“今年夫婿可封侯”的希望,这不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对爱情与地位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旧愁未了,划不尽芳草悠悠”则揭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无法释怀的往事,恰如那悠长的芳草,难以割舍。
诗中“背花忆,对花恨,为花瘦,替花羞”的句子,极具情感深度,展现了她对花朵的情感投射,传达出一种对自己情感无能为力的无奈。而结尾句“除非镜里,有谁见心上眉头”更是将她的心情推向高潮,令人心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女子在爱情与地位之间的复杂心理,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也有对过去伤痛的哀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红颜:表明女子因病而面容憔悴,暗示着她内心的忧伤。
- 扶红袖,倚红楼:通过对动作的描绘,展现出她的柔弱与依赖。
- 峭风起吹满帘钩: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垂杨又绿,今年夫婿可封侯:引入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她对爱情和地位的渴求。
- 旧愁未了,划不尽芳草悠悠:意象丰富,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缠绵与难以释怀。
- 背花忆,对花恨,为花瘦,替花羞:情感的多重性,反映出她的内心复杂。
- 相思未轻惹闲兜:相思之苦,无法轻松面对生活。
- 玉窗莺唤,一天幽梦没来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梦想的遥不可及。
- 除非镜里,有谁见心上眉头:深刻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病红颜”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脆弱。
- 拟人:如“玉窗莺唤”,赋予自然界生命,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爱情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子在面对爱情与地位时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脆弱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颜:象征美丽与脆弱。
- 红袖:代表柔情与依赖。
- 峭风:暗示情感波动与冷漠。
- 垂杨:象征春天与希望。
- 芳草:代表过往的情感与难以割舍的记忆。
- 玉窗:细腻与精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红颜”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病弱的女子
C. 忧愁的女子
D. 富贵的女子 -
“今年夫婿可封侯”中“封侯”指的是什么? A. 地位提升
B. 年龄增长
C. 财富增加
D. 爱情成功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 B
- A
-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金人捧露盘》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