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午日同父作》

时间: 2025-01-19 21:59:40

不觉是,天中节,日融融。

小窗似锦石榴红。

兰汤沐罢,灵符高挂室西东。

绿阴院落,闲游戏、两袖生风。

笑儿曹,争艾虎,看女伴,斗花丛。

开绮席、术酒馨醲。

一觞一咏,胜如歌舞玉楼中。

随时节、即便成佳境,何必仙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人捧露盘 午日同父作
作者: 张瑛 〔清代〕

不觉是,天中节,日融融。
小窗似锦石榴红。
兰汤沐罢,灵符高挂室西东。
绿阴院落,闲游戏两袖生风。
笑儿曹,争艾虎,看女伴,斗花丛。
开绮席术酒馨醲。
一觞一咏,胜如歌舞玉楼中。
随时节即便成佳境,何必仙宫。

白话文翻译:

不知不觉已是天中佳节,阳光温暖融洽。
小窗外映出如锦的石榴花红艳艳。
洗完兰汤后,灵符高挂在室内的东西两侧。
绿荫覆盖的院落里,悠闲自在,袖子随风摇曳。
小孩子们笑着争抢艾虎,看女孩们在花丛中嬉戏。
铺开华丽的席子,饮着香醇的酒。
一杯一吟,胜过在玉楼中歌舞的欢乐。
随着节气的变化,自然就能成就美好的境界,何必去追求仙宫的奢华呢?

注释:

  • 天中节:指的是夏至,太阳直射,白昼最长的日子。
  • 石榴红:石榴花红艳,象征繁荣和生机。
  • 兰汤:洗澡用的香兰汤,寓意清雅。
  • 灵符:古代用以祈祷安宁、驱邪避鬼的符咒。
  • 艾虎:端午节的习俗,用艾草制成的虎形,象征驱邪。
  • 绮席:华丽的席子,象征享受和奢华。
  • 玉楼:美丽的楼阁,传统上是歌舞娱乐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瑛,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清丽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温暖的节日,表现了诗人与父亲共度时光的愉快心情,以及对自然与节日氛围的赞美。

诗歌鉴赏:

《金人捧露盘 午日同父作》是一首描绘夏至节日气氛的诗,诗人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和父亲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全诗用词清新,意象生动,将节日的欢愉和自然的美好结合在一起。开篇“天中节,日融融”便勾勒出节日的氛围,接着用“石榴红”描绘窗外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中描绘了孩子们的嬉戏、女伴的欢笑,生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尤其是“闲游戏两袖生风”,既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享乐的认知与淡泊,认为随时节的变化自然能成就美好境界,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觉是,天中节,日融融。

    • 不知不觉中已是夏至,阳光普照,温暖融洽。
  2. 小窗似锦石榴红。

    • 小窗外映出如锦般艳丽的石榴花。
  3. 兰汤沐罢,灵符高挂室西东。

    • 洗完香兰汤后,灵符高悬于室内的东西两侧。
  4. 绿阴院落,闲游戏两袖生风。

    • 绿荫覆盖的院子里,悠闲自在,袖子随风摇曳。
  5. 笑儿曹,争艾虎,看女伴,斗花丛。

    • 小孩们欢笑争抢艾虎,女伴们在花丛中嬉戏玩耍。
  6. 开绮席术酒馨醲。

    • 铺开华丽的席子,饮着香醇的酒。
  7. 一觞一咏,胜如歌舞玉楼中。

    • 一杯酒一首诗,胜过在华丽楼阁中的歌舞。
  8. 随时节即便成佳境,何必仙宫。

    • 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能成就美好的境界,何必去追求仙宫的奢华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窗似锦”,将窗外的美景比作锦缎,生动形象。
  • 对比:诗中对比了自然的美好与奢华的生活,突出自然的真实与朴素。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强调珍惜当下的美好,反对追求虚无的奢华和仙境,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榴红:象征繁荣、幸福与生机。
  • 兰汤:代表清雅与高洁。
  • 绿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绮席:代表享乐与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夏至
    • D. 春节
  2. 诗中小孩子们争抢什么?

    • A. 玩具
    • B. 艾虎
    • C. 糖果
    • D. 花朵
  3. 诗中“随时节即便成佳境,何必仙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追求奢华
    • B. 珍惜当下
    • C. 向往仙境
    • D. 忧虑未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瑛的《金人捧露盘》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具孤独感,而《金人捧露盘》则充满了节日的欢愉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