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时间: 2025-01-19 17:2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作者: 苏辙 〔宋代〕
朝従径山来,泱莽径山色。
莫従湖上归,滉漾湖光碧。
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
目向幽人青,颜従浊醪赤。
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
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
嗟予别离久,欲往徒反侧。
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
白话文翻译:
从径山而来,眼前是一片苍茫的山色。
不要从湖上归去,湖水在阳光下荡漾碧绿。
请问在湖上划船,和登山的感觉相比,哪个更好?
我心高远厌倦了朝市,远离尘世烦忧。
目光向往那幽静之人,神情却被浊酒所染。
尘世的纷扰如同罗网已被解开,宇宙成了我安定的居所。
无所追求的心情,谁能理解?
唉,我与世隔绝已久,想去却又徒劳无功。
停留在此又有什么意义,空自惊惧那深沉的黑暗。
注释:
- 泱莽:形容宽广浩大。
- 滉漾: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借问:请问。
- 屐:木屐,登山的鞋子。
- 高怀:高远的志向。
- 厌朝市:厌倦繁华的市井生活。
- 颜:面貌,神情。
- 浊醪:浑浊的酒。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罗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与哥哥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文学成就卓越,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在径山游玩归来时,抒发他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繁华的厌倦。诗中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湖上与山间的感受对比。
诗歌鉴赏: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诗作。全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开篇“朝従径山来”,展现出诗人刚从山中归来的状态,映衬出“泱莽径山色”的辽阔,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接着,诗人用“莫従湖上归,滉漾湖光碧”来表达对湖光山色的留恋,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诗中蕴含的对比极具深意,特别是“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不仅在询问划船与登山的乐趣差异,更隐喻了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思考。诗人显然更倾向于清幽的山林生活,而非繁华的朝市。“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里传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向往那种淡泊名利、寻求内心安宁的生活状态。
最后的几句,“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展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仿佛在说,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従径山来,泱莽径山色:清晨从径山而来,山色辽阔苍茫。
- 莫従湖上归,滉漾湖光碧:不要从湖上返回,湖光在阳光下显得碧绿荡漾。
- 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请问划船在湖上,和登山的感觉比起来如何?
-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我心向往高远,厌倦了繁华的市井生活,远离尘世的烦忧。
- 目向幽人青,颜従浊醪赤:目光向往隐士,面色却因饮酒而泛红。
- 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尘世的纷扰如同罗网已解开,宇宙成为我安定的家。
- 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无所追求的心情,谁能理解我的意图?
- 嗟予别离久,欲往徒反侧:唉,我与世隔绝已久,想去却又无奈反复。
- 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停留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空自惊惧那深沉的黑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埃解罗网”比喻世俗的束缚已被打破。
- 对仗:如“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表达内心情感的层次与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径山:象征清静、自然的理想栖息地。
- 湖水: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流动。
- 舟:象征生活的选择与流动。
- 尘埃:象征世俗的烦扰与束缚。
- 宇宙:象征广阔的自由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泱莽”形容的是?
- A. 湖泊的宽广
- B. 山色的辽阔
- C. 天空的高远
- D. 河流的奔涌
-
诗人对“朝市”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厌倦
- C. 中立
- D. 迷恋
答案:
- B. 宋代
- B. 山色的辽阔
-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与《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向往,但苏辙更侧重对世俗的厌倦,而苏轼则强调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