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颜碑》
时间: 2025-01-17 10:0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颜碑》
作者:苏辙
古碑残缺不可读,
远人爱惜未忍磨。
相传昔者严太守,
刻石千岁字已讹。
严颜平生吾不记,
独忆城破节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
吾爱善折张飞豪。
军中生死何足怪,
乘胜使气可若何。
斫头徐死子无怒,
我岂畏死如儿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
所重壮气吞黄河。
临危闲暇有如此,
览碑慷慨思横戈。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碑刻已经残缺,看不清字迹,远道而来的人们珍惜它,不忍心去磨损它。传说很久以前的严太守,在此刻下的字已经错漏了千年。严颜的生平我不记得,唯独记得他在城破时节的豪情壮志。被俘而不辱的古人也有,我最爱的是那张飞的豪气。在军中生死本无足怪,乘胜使气又算得了什么。斩头而死的徐子毫无怨恨,我岂会像那些小儿似的畏惧死亡!匹夫受死或不畏惧,所重的正是那壮气,能吞下黄河。临危之际,竟有如此闲暇,观赏碑文,慷慨激昂地思念着手中的刀枪。
注释
- 严颜:指严太守,古代官员,特指严颜。
- 古碑:古老的石碑,记录历史或人物事迹。
- 千岁字已讹:指碑文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字句已经错乱。
- 张飞: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 壮气吞黄河:形容气概壮阔,能吞下黄河,意指豪情万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其兄苏轼并称“苏门二兄”。苏辙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豪放见长,常表达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英雄气概的追慕。
创作背景
《严颜碑》创作于苏辙对古碑的思考与感慨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严颜的敬仰及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豪情壮志与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严颜碑》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思考的诗作,苏辙通过古碑的残缺引发了对历史人物及英雄气概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开头以“古碑残缺不可读”引入,直接点明了碑文的现状,隐喻着历史的遗失与人们对过去的追忆。随着诗句的发展,严颜的生平被提及,作者虽对其详细事迹不甚了解,但对其在城破时展现出的豪情深表敬意。
诗中提到的张飞,象征着勇猛与不屈,强调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豪气,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这种情感在后面几句中进一步深化,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无畏态度,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怕生死,而是重视那股壮气。最后两句“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现了在面对历史的瞬间,诗人仍能保持内心的慷慨与豪情,激励自己继续追求壮丽人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碑残缺不可读:碑文因岁月流逝而残缺,无法辨认。
- 远人爱惜未忍磨:远道而来的人珍惜此碑,不愿意去磨损。
- 相传昔者严太守:传说中严太守的故事流传至今。
- 刻石千岁字已讹:刻下的字经过千年的流传已经变得错漏。
- 严颜平生吾不记:作者对严颜的生平并不熟悉。
- 独忆城破节最高:记得他在城破时展现的高尚节操。
- 被擒不辱古亦有:历史上也有被俘而不受辱的英雄。
- 吾爱善折张飞豪:特别欣赏善于折冲杀敌的张飞的豪气。
- 军中生死何足怪:在军中生死无常,没什么好奇怪的。
- 乘胜使气可若何:乘胜之时骄横又能如何?
- 斫头徐死子无怒:被砍头的徐子毫无怨恨。
- 我岂畏死如儿曹:我岂会像那些小儿一样畏惧死亡?
- 匹夫受戮或不避:普通人即使受死也不会退缩。
- 所重壮气吞黄河:所重的是那种壮气,能吞下黄河。
- 临危闲暇有如此:在危急时刻,竟然有这样的闲暇。
- 览碑慷慨思横戈:观赏碑文,慷慨激昂地思念手中的武器。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碑的残缺与历史人物的豪情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用“壮气吞黄河”表达豪情的壮阔。
- 排比:通过一系列动作(被擒、不辱、受戮)展示英雄气概。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历史的流逝与英雄的豪情,强调即使面临生死,也要保持勇气与豪情,体现出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我激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古碑:象征历史的遗留与文化记忆。
- 严颜:代表着忠诚与高尚的品格。
- 张飞:象征勇猛和不屈的精神。
-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壮阔的气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张飞”象征着什么?
A. 忍耐
B. 勇猛
C. 智慧
D. 忠诚 -
填空题:诗中“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__。”
-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对严颜的敬仰和怀念。 (对/错)
统一答案:
- B
- 横戈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严颜碑》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雄豪情的向往,前者侧重于对个人英雄气概的描绘,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观抒发壮阔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文集》
以上内容为《严颜碑》的详细解析、鉴赏及相关学习资料,旨在帮助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含义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