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择胜亭诗》
时间: 2025-01-05 10:54:55我嗟世人,谁实与谋。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今我柰何,横自绸缪。
翼为华堂,涌为层楼。
缭以修垣,贯以通沟。
势穷物变,何异一沤。
弃之不忍,徒去莫由。
矧兹士夫,泛焉周流。
如燕巢春,知不期秋。
修椽高栋,徒与民仇。
一日安居,百年怨尤。
我兄和仲,塞删立柔。
视民如伤,有急斯周。
视身如传,苟完不求。
山磐水嬉,习气未瘳。
岂以吾好,而俾民忧。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嗟世人,谁实与谋。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今我柰何,横自绸缪。
翼为华堂,涌为层楼。
缭以修垣,贯以通沟。
势穷物变,何异一沤。
弃之不忍,徒去莫由。
矧兹士夫,泛焉周流。
如燕巢春,知不期秋。
修椽高栋,徒与民仇。
一日安居,百年怨尤。
我兄和仲,塞删立柔。
视民如伤,有急斯周。
视身如传,苟完不求。
山磐水嬉,习气未瘳。
岂以吾好,而俾民忧。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
白话文翻译
我感叹世人,谁能真正与我同谋?生在自己的房舍里,死在安稳的土丘上。既然一切都成定局,生活岂不是如同被囚禁的囚徒?我行遍四方,所见的或许也不多。江海的人民,生活寄托于小舟之上。前面在烹饪,后面在凿水。白天摆上酒杯,晚上铺上厚被。出入波涛之间,归宿于小洲上。与风同去,与水共浮。坐在渔网旁,依鱼而生。居无四邻,行无友朋。胡人的百姓,驾车游荡。外裹兽皮,内藏貂毛。美丽的水草,驱马纵牛。猎取兔子鹿,聚集柴薪。吃肉喝水,雨雪交加。草尽水干,风卷云收。到处成群,却没有一处安宁。如今我何以自处,徒然地绸缪。庙堂高耸,楼阁层叠。修建围墙,通畅沟渠。势穷物变,何异于一场沤烂。抛弃一切不忍,徒然离去无由。更何况士夫,漂泊四方。如同燕子春归,知道秋天未期。高楼大厦,徒然引民怨。一日安居,百年怨尤。我的兄弟和仲,固执而柔弱。视民如伤,遇急则周。视身如传,苟且完好不求。山石水面,习气未去。岂因我个人的快乐,而使民众忧愁?颍水非常清澈,湖曲极其幽深。风有翠色的帷幕,雨有红色的油幕。非舟非车,也可作为依靠。民众说您来了,或许就没有忧愁了?
注释
- 嗟:感叹、叹息。
- 伏其庐:指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 丘:此处指安稳的土丘,即坟墓。
- 窘若絷囚:形容困窘得像被锁住的囚徒。
- 江海之民:指生活在江河和海洋中的人民。
- 豆觞:豆是指盛酒的器具,觞是酒杯,形容宴饮。
- 汀洲:小洲,指水面上的小岛。
- 胡貊之民:指北方游牧民族。
- 驾车以游:指驾车游玩。
- 雨雪相咻:形容雨雪交加,天气恶劣。
- 颍尾:指颍水的尽头,水清澈。
- 庶几无愁:希望能消除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颍滨,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以诗、文、词、赋闻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颍州择胜亭诗》创作于苏辙的晚年,时值北宋中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作反映了他对士人的自省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颍州择胜亭诗》是一首表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世纷扰的感慨之作。诗中,苏辙以直白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海之民的漂泊不定、生活困苦,表现出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诗人在描绘自己行遍四方的孤独与无奈时,流露出对归属与安宁的渴望。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忧虑,尤其是对当权者的不满与失望。
诗中反复出现的“与风皆行,与水皆浮”,不仅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也象征着人们在社会洪流中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是对士人的自省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视民如伤,有急斯周”,可见他对当权者应有的责任心,尤其在对待民生问题时,表现出一种忧虑与责任感。
整首诗既有悲凉的现实感,又有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苏辙在诗中以质朴的语言,传达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他作为士人的良知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嗟世人,谁实与谋:感叹世人,谁能真正与我同谋。
-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生于房舍,死于土丘,表现一种安稳的生活状态。
-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生活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像被囚禁的囚徒一样窘迫。
-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我行遍四方,所见的也许不多。
-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江海之民,生活依赖于小舟。
-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前面在烹饪,后面在凿水,生活琐事繁杂。
-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白天设酒,晚上铺被,日复一日的生活。
-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出入波涛,归于小洲,描绘漂泊的生活。
-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与风同去,与水共浮,表现生活的无常。
-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坐在渔网旁,依鱼而生,描绘渔民的生活。
-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没有邻居,行无朋友,表现孤独感。
-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胡人百姓,驾车游玩,描绘游牧生活。
-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外面裹兽皮,里面藏貂毛,表现生活富裕。
-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美丽的草水,驱马放牛,描绘田园生活。
-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猎取兔子鹿,聚集柴薪,描绘狩猎生活。
-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吃肉喝水,雨雪交加,表现恶劣天气。
-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草木枯竭,水干,风起云涌,描绘自然变化。
-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到处成群,却没有一处安宁。
- 今我柰何,横自绸缪:如今我该如何,徒然地绸缪。
- 翼为华堂,涌为层楼:庙堂高耸,楼阁层叠,表现富丽堂皇。
- 缭以修垣,贯以通沟:围绕修建围墙,通畅沟渠,表现城市建设。
- 势穷物变,何异一沤:势穷物变,何异于一场沤烂,表现生命的无常。
- 弃之不忍,徒去莫由:抛弃一切不忍,徒然离去无由,表现内心的挣扎。
- 矧兹士夫,泛焉周流:更何况士夫,漂泊四方,表现士人漂泊的无奈。
- 如燕巢春,知不期秋:如同燕子春归,知道秋天未期,表现时间的流逝。
- 修椽高栋,徒与民仇:高楼大厦,徒然引民怨,表现对社会的不满。
- 一日安居,百年怨尤:一日安居,百年怨尤,表现对未来的担忧。
- 我兄和仲,塞删立柔:我的兄弟和仲,固执而柔弱,表现对亲人的关切。
- 视民如伤,有急斯周:视民如伤,遇急则周,表现对民众的关心。
- 视身如传,苟完不求:视身如传,苟且完好不求,表现对自我的放任。
- 山磐水嬉,习气未瘳:山石水面,习气未去,表现内心的困扰。
- 岂以吾好,而俾民忧:岂因我个人的快乐,而使民众忧愁?
-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颍水清澈,湖曲幽深,描绘自然景色。
-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风有绿帷,雨有红油,描绘自然的美丽。
-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非舟非车,也可作为依靠,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民众说您来了,希望能消除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与风皆行,与水皆浮”,比喻生活的无常与漂泊。
- 拟人:如“草尽水乾,风卷云收”,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反映出他作为士人的良知与担当。诗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生活。
- 庐:代表安稳的生活状态。
- 水草:象征丰饶的生活条件。
- 高楼大厦:象征社会的繁华与民众的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常与漂泊
- C. 安宁
-
诗中提到“江海之民,生托于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生活在江海边的人依赖小舟为生
- B. 江海之民都很富裕
- C. 江海之民喜欢游玩
答案
- B. 宋代
- B. 无常与漂泊
- A. 生活在江海边的人依赖小舟为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颍州择胜亭诗》 vs 《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但前者更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后者则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感受。
粗略解读
苏辙的《颍州择胜亭诗》通过对个人漂泊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国家动荡的描绘,表现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却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切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苏辙及其诗作的选集。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发展。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提供古诗文的赏析与理解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