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堰锁崔嵬,奔流下石隈。
势吞淮甸尽,声撼海门开。
水气晴吹雨,天风夕送雷。
扣舷惊绝险,谁是济川才?
白话文翻译:
堤坝断裂锁住了崔嵬的山峰,急流奔腾而下,冲过石头的隈角。
水势汹涌,将淮河的平原吞没,声响震撼了海门的开口。
晴天的水气吹来细雨,天上的风在黄昏送来雷声。
敲打船舷,惊叹于绝险之地,谁能成为渡过这河流的英雄?
注释:
- 堰:指水坝或堤坝。
-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
- 淮甸: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 海门:指海口,水流入海的地方。
- 扣舷:敲打船舷,表示惊叹或警觉。
- 济川:指渡过河流,这里比喻救助他人或成就大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廷桢,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工诗,尤擅山水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天妃闸》创作于清代,诗中描绘了天妃闸的壮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思考。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社会动荡时人们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天妃闸》通过描绘水势汹涌和自然景象,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诗的开头“断堰锁崔嵬”即引入了一种紧迫感,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洪水。诗中“势吞淮甸尽,声撼海门开”更是将水流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声响的震撼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
接下来的“水气晴吹雨,天风夕送雷”展现了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的神秘,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种气氛之中。最后两句“扣舷惊绝险,谁是济川才?”则引发了对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思考,质疑谁能在这绝境中救助他人,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堰锁崔嵬:堤坝断裂,阻挡了崔嵬的高峰,暗示自然灾害的来临。
- 奔流下石隈:急流奔腾,冲过石头的隈角,展现了水流的迅猛。
- 势吞淮甸尽:水势汹涌,将淮河的平原完全吞没,表现了自然的无情。
- 声撼海门开:声响震撼了海门的开口,形象化了水流的巨大声势。
- 水气晴吹雨:晴天的水气带来了细雨,展现了天气变化的细腻。
- 天风夕送雷:黄昏时的天风送来了雷声,增加了紧迫感。
- 扣舷惊绝险:敲打船舷,感受到绝境的险恶,表现了人类的无奈。
- 谁是济川才:质疑谁能成为渡过河流的英雄,深刻反思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水气和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妃闸的壮丽与险恶,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及对人类命运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妃闸: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
- 水流:代表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同时也带来灾难。
- 雷声:象征危机的来临,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势吞淮甸尽”意指什么? A. 水流很小
B. 水流吞没了淮河的平原
C. 水流很平静 -
“扣舷惊绝险”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无奈与惊恐
C. 平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比较吴廷桢的《天妃闸》和杜甫的《望岳》,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人类的渺小,但吴廷桢更侧重于自然的力量,而杜甫则更强调人类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廷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