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时间: 2025-01-04 07:59:56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种清幽而坚贞的花,不求名声显赫,只愿与烟霞相伴。
砍柴的人或许会担心有小径穿过这里,却更显得高山将一切遮挡。

注释:

  • 幽贞:清幽而坚贞,形容兰花的品格高洁。
  • 闻达:指声名显赫,得到广泛认可。
  • 采樵:指砍柴,古时人们常在山中采集柴火。
  • 通来径:指通往此地的小路。
  • 高山一片遮:指高山将周围的景色遮挡,表现出一种孤高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晚号“板桥居士”,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郑燮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尤其以写兰花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与赞美。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郑燮的诗歌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当时,兰花被视作高洁品味的象征,郑燮通过兰花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郑燮的《兰》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兰花的诗,更是对个人品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诗中开头以“此是幽贞一种花”点明了兰花的特质,表明兰花不追逐名利,而是与自然中的烟霞相伴,表现出一种宁静与高洁的心境。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品德高洁,郑燮通过此句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接下来的“采樵或恐通来径”则引入了对人类活动的思考,似乎在担忧会有外界的干扰,破坏这份宁静。最后一句“更写高山一片遮”则展现了高山的伟岸和兰花的孤高,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整体诗句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是幽贞一种花:开篇直接点明兰花的特征,强调其清幽与坚贞。
  2. 不求闻达只烟霞:表达兰花不追求名声,只愿与自然相伴。
  3. 采樵或恐通来径:引入人类的活动,暗示对打扰宁静的担忧。
  4. 更写高山一片遮:借高山的遮挡,象征保护兰花的环境与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比作坚贞的品格,强调其清高。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兰花象征高洁,山象征保护,形成深刻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兰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外界干扰的忧虑。整体情感基调宁静而深邃,展现了郑燮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 烟霞:代表自然美景,寓意恬静与和谐。
  • 高山:象征伟岸与保护,带有隐喻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燮的《兰》主要描写的是哪种花? A. 菊花
    B. 兰花
    C. 桃花
    D. 玫瑰

  2. 诗中“不求闻达”是什么意思? A. 渴望名声
    B. 不追求名利
    C. 想要隐退
    D. 希望被认同

  3. 诗中“高山一片遮”暗示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外界干扰的恐惧
    C. 对孤独的接受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的诗作,展现隐逸生活的情怀。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郑燮《兰》 vs. 王维《山居秋暝》
    • 郑燮的《兰》强调兰花的孤高与坚贞,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描写山居的静谧与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郑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兰花的文化象征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