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久雨初霁》

时间: 2025-01-03 00:19:37

到枕不成寐,连宵雨更风。

晓烟笼半郭,新霁慰三农。

庭藓浓含翠,池荷湿晕红。

高槐蝉始嘒,逸韵响晴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夏久雨初霁
作者: 曹骏良 〔清代〕

到枕不成寐,连宵雨更风。
晓烟笼半郭,新霁慰三农。
庭藓浓含翠,池荷湿晕红。
高槐蝉始嘒,逸韵响晴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
我辗转难眠,整夜受到雨和风的侵扰。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半个村庄,刚刚雨过天晴的景象让农人们感到欣慰。庭院中的青苔更加郁郁葱葱,池塘里的荷花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娇艳。高大的槐树上,蝉开始叫了起来,悠扬的声音在晴朗的天空中回荡。

注释:

逐句解释:

  1. 到枕不成寐:到枕头上却无法入睡。
  2. 连宵雨更风:整夜都在下雨,风也很大。
  3. 晓烟笼半郭:清晨的烟雾笼罩着半个村庄。
  4. 新霁慰三农:刚刚雨过天晴,给农民们带来了慰藉。
  5. 庭藓浓含翠:庭院中的青苔更加浓密,色泽鲜绿。
  6. 池荷湿晕红:池塘里的荷花被雨水打湿,花瓣出现红色的晕染。
  7. 高槐蝉始嘒:高大的槐树上,蝉开始鸣叫。
  8. 逸韵响晴空:悠扬的声音在晴朗的天空中回荡。

典故解析:
“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夏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骏良,清代诗人,以工笔细致和情感丰富著称。他的诗作品往往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仲夏时节,恰逢连绵的雨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农人艰辛生活的关注。诗中展现了雨后清新的田园风光,寄托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诗歌鉴赏:

《仲夏久雨初霁》是一首描绘夏季雨后宁静景象的诗。诗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连绵的雨夜和雨后的清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开篇“到枕不成寐,连宵雨更风”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天气恶劣而辗转反侧的心情,给人以深切的共鸣。接着,诗人通过“晓烟笼半郭”描绘了清晨的朦胧气息,给人以宁静而又温暖的感觉。

“新霁慰三农”一句,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后愿景的关怀与欣慰。庭院中的青苔和池塘中的荷花,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延续。而高槐上的蝉鸣,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与动感,象征着夏日的繁盛和希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却富有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诗意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枕不成寐:表现诗人因外界的风雨而无法安眠,情感上产生了焦虑感。
  2. 连宵雨更风:强调天气恶劣,通过连夜的雨和风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3. 晓烟笼半郭:描绘出清晨朦胧的美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4. 新霁慰三农:突出了雨后晴天给农民带来的希望与安慰,表现出对农事的关心。
  5. 庭藓浓含翠:通过庭院的青苔,表现出生机与活力。
  6. 池荷湿晕红:用湿润的荷花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力。
  7. 高槐蝉始嘒:蝉鸣象征着夏天的到来,增加了诗的动感。
  8. 逸韵响晴空:通过蝉鸣在晴空中的回响,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晓烟”比喻早晨的景象,形象生动。
  • 拟人:蝉的鸣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庭藓浓含翠,池荷湿晕红”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展现了雨后清新田园的美好,传递出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2. 晓烟: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3. 青苔: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韧性。
  4. 荷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5. 蝉鸣:象征着夏天的活力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到枕不成寐”意思是什么?
    A. 睡得很香
    B. 无法入睡
    C. 早早入睡

  2. “新霁慰三农”中的“三农”指的是?
    A. 三个农田
    B. 农民、农业和农村
    C. 三种农作物

  3.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
    A. 晴天
    B. 雨天
    C. 多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仲夏久雨初霁》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