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疏水柳蘸轻波,新霁江村晒短蓑。
红蓼花稀蘋叶老,寒塘犹唱采菱歌。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水边柳树轻轻浸入波中,刚刚放晴的江村里晾晒着短蓑衣。
红色的蓼花稀少,浮萍的叶子也已老去,寒冷的塘边仍有人唱着采菱的歌。
注释:
- 疏疏:稀疏,形容柳树的姿态。
- 水柳:水边生长的柳树。
- 蘸:轻轻触碰或浸入水中。
- 新霁:刚刚放晴,指雨后天晴。
-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
- 晒短蓑:晒短蓑衣,蓑衣为防雨的衣物,短蓑指较短的蓑衣。
- 红蓼: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水边。
- 蘋叶:浮萍的叶子,水面浮生的植物。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采菱歌:指采集菱角时唱的歌,表达农民的生活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臻,清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饱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天高云淡,水乡景色宜人。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江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梁溪秋泛 其一》是一首描写秋天水乡景色的诗。全诗以水柳、江村、蓼花、浮萍等自然元素为主线,展现了清秋时节的宁静与美丽。诗人用“疏疏水柳”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柳树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的姿态,给人以清新、柔和的感受。“新霁江村”则引入了刚放晴的江村,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与生机,暗示着雨后初晴的美好情景。
接下来,诗人通过“红蓼花稀蘋叶老”展现了秋季的特征,红蓼花的稀少和浮萍叶子的老去,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生机的消逝。而最后一句“寒塘犹唱采菱歌”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尽管天气寒冷,依然可以听到采菱人的歌声,传达出一种朴实而又温暖的生活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包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疏水柳蘸轻波:描绘水边柳树的柔美姿态,展现清秋水乡的宁静。
- 新霁江村晒短蓑:描绘雨后初晴的江村,表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 红蓼花稀蘋叶老:反映秋天的特征,暗示生命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寒塘犹唱采菱歌:呈现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表现人们的乐观与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柳轻波比喻自然的柔美。
- 对仗:如“寒塘犹唱采菱歌”,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赋予自然界生命,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江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柳:象征柔美与宁静。
- 江村:象征温暖与家园。
- 红蓼:象征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流逝。
- 寒塘: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霁江村”指的是: A. 刚下过雨的村庄
B. 正在晒太阳的村庄
C. 冬天的村庄
D. 夏天的村庄 -
“寒塘犹唱采菱歌”中的“寒塘”指的是: A. 温暖的池塘
B. 寒冷的池塘
C. 热闹的池塘
D. 幽静的池塘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秋天描写,展现了对秋天的感慨。
- 《山中秋色》:李白的作品,描绘山间秋色的美丽。
诗词对比:
- 比较《梁溪秋泛》与《山中秋色》,可以看到前者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强调山水的宏伟与壮丽。这两种风格各有特色,共同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