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巩六首》
时间: 2025-01-17 09:4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熔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带着刀剑,只懂得军中的欢乐;
年长后用犁耕作,解下佩饰投入熔炉。
虽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仍然会被赐予田地爵位。
春天敲冰捣纸,秋天采芦苇织箔。
冬天在栎树林砍柴,夏天在竹林收笋。
四季的物产随手可得,尽情享受这天赐的美食。
你出生于奢华之家,想要学习却不知其要。
左右的玉手纤细,谁来束缚这些柴薪?
不要让别人听到这些话,翠黛眉会因此厌恶。
嘲笑我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家中妇姑纷纷来凿墙。
注释:
- 带刀剑:年轻时的象征,代表勇敢和豪情。
- 犁锄:指农具,体现年长后的务农生活。
- 献捷功:指在战争中获得的功勋。
- 力田爵:指通过耕作获得的封赏或爵位。
- 敲冰春捣纸:描绘春天的劳动场景。
- 翠黛:指美人的眉毛,暗指妒忌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人。其诗、词、散文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奔放且富有哲理。苏轼一生历经波折,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始终辉煌。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和王巩的唱和之作,反映了他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从年轻的豪情壮志到年长后的务实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年轻时的理想和年长后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年轻时的豪情,带刀剑从军的壮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重担逐渐压来,老大后只能务农。诗中对于四季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乐趣,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对“田爵”的提及,折射出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在经历了年轻时的追求后,苏轼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实意义——不仅仅是功名利禄,而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结尾部分,苏轼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无奈与幽默,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形成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带刀剑:象征年轻时的奋勇与理想。
- 但识从军乐:年轻时只懂得军中的欢乐,未曾体会生活的艰辛。
- 老大服犁锄:年长后,生活变得务实。
- 解佩付熔铄:象征放下过去的名利,投入到实际的劳动中。
- 虽无献捷功:即使没有战功,也能获得田地的奖励。
- 四时俯有取:四季的变化中总有收获,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 勿令闻此语:警惕他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表现出一丝自嘲。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年老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人生的变化。
- 比喻:用“刀剑”与“犁锄”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 夸张:对生活场景的描绘,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对生活的接受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刀剑:代表年轻的理想与欲望。
- 犁锄:象征务实的生活。
- 春、秋、冬、夏:四季的变化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
- 翠黛:暗示外界的评价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年轻时带的是什么?
- A. 刀剑
- B. 农具
- C. 书本
答案:A
-
诗中提到“力田爵”指的是什么?
- A. 战功
- B. 农业所得的封赏
- C. 学位
答案:B
-
诗中“勿令闻此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自嘲与无奈
- C.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著名词作,展现了他的豪情与壮志。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苏轼的诗更注重现实生活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年轻时的豪放与洒脱。
- 比较王维的《鹿柴》,王维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而苏轼则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