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时间: 2025-01-17 10:20:36意思解释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原文展示:
余杭自是山水窟,
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桔林新著霜,
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牙白于齿,
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鲙缕薄欲飞,
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
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好封禅榻,
湖亭不用张水嬉。
白话文翻译:
余杭本是个山水环绕的地方,
听说吴兴的风景更是清幽绝伦。
湖面上的桔林刚刚披上霜白,
溪边的苕花正如浮雪般洁白。
顾渚的茶叶比牙齿还要白,
梅溪的木瓜则红得胜过脸颊。
吴儿的鱼片薄得几乎要飞起,
还没走就已让人垂涎欲滴。
我知道谢公在这里待得久,
一定会怪杜牧寻春太慢。
我的鬓发只好在封禅的榻上隐匿,
湖边的亭子不需要再张开水嬉。
注释:
- 余杭: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 吴兴:地名,现在的湖州市,是苏轼所称道的风景名胜地。
- 仄:略微、稍微的意思。
- 苕花:苕是指一种水生植物,花朵洁白。
- 顾渚:指顾渚山,以茶闻名,茶叶白而细嫩。
- 鲙缕:指鱼片,形容薄而轻。
- 谢公:谢眺,唐代诗人,常以春游著称。
- 杜牧:唐代诗人,以“寻春”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湖州任职,感受到了湖州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因此写下此诗以赠送友人莘老,表达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是一首描绘湖州自然风光与人情风貌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湖州的热爱与赞美。全诗从初句的“余杭自是山水窟”开篇,便让读者感受到一幅山水环绕的迷人画面,接着通过对吴兴更清绝的描写,进一步引发对自然美的感慨。
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对人情的深刻思考。通过“吴儿鲙缕薄欲飞”一句,苏轼不仅描绘了美食的诱人,更传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最后,诗人以“鬓丝只好封禅榻”结束,似乎在自嘲生活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暖,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余杭自是山水窟:余杭是个山水环绕的地方。
- 仄闻吴兴更清绝:听说吴兴的风景更为清幽绝伦。
- 湖中桔林新著霜:湖面上的桔林刚刚被霜覆盖。
- 溪上苕花正浮雪:溪边的苕花如同浮雪般洁白。
- 顾渚茶牙白于齿:顾渚的茶叶白得如同牙齿。
- 梅溪木瓜红胜颊:梅溪的木瓜红得比脸颊还要鲜艳。
- 吴儿鲙缕薄欲飞:吴儿的鱼片薄得几乎要飞起。
- 未去先说馋涎垂:还没走就让人垂涎欲滴。
- 亦知谢公到郡久:我知道谢公在这里待得很久。
- 应怪杜牧寻春迟:一定会怪杜牧寻春太慢。
- 鬓丝只好封禅榻:我的鬓发只能在封禅的榻上隐藏。
- 湖亭不用张水嬉:湖边的亭子无需再张扬嬉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中的桔林比作被霜覆盖的景象,形象生动。
- 对仗:如“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湖州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桔林、苕花:代表着丰收与生命的活力。
- 茶、木瓜: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与享受。
- 鲙缕:象征着地方特色与人情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余杭
B. 湖州
C. 杭州 -
“顾渚茶牙白于齿”中的“白”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形状
C. 口感 -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A. 杜牧
B. 苏轼
C. 谢眺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与杜甫《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更侧重于生动的生活情景与人文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