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至东堂》

时间: 2025-01-17 08:32:14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

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

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

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至东堂
作者: 范成大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
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
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
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的凉风中,雪花飘落在我的帽子上,真是闲适得像是千金。
回到家中,栗树下我们聊得欢快,而病后在香山上却少了醉意。
久坐蒲团上,焦黄的树叶随意散落,闲拖着藜杖,漫步在苔藓花丛中。
饿的时候吃饭,困的时候睡觉,哪有闲情再去寻觅内心的感受呢?

注释:

  • 岸帻:岸边的帽子,形容在风中轻松自在的状态。
  • 萧骚:清风拂面,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
  • 千金:形容闲适的状态如同拥有千金般珍贵。
  • 栗里:指家中栗树下,带有温暖和亲切的氛围。
  • 香山:指香山的景色,通常与饮酒吟诗的情景相关。
  • 蒲团:坐垫,象征着修身养性。
  • 藜杖:一种拄杖,象征着老年人的闲适生活。
  • 苔藓花: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时中,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农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追求恬淡自然的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成大晚年,表现了他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在经历了病痛和人生的风雨后,诗人更加珍视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诗歌鉴赏:

《偶至东堂》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围绕“闲”字展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第一句通过“雪满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传递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关注。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亲情和友谊的描写,增强了生活的温暖感。

诗人在表达对闲适的追求时,也不忘自省,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后两句更是将这种追求与现实生活结合,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诗人以“饥时吃饭,慵时睡觉”来表达他对生活的随意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值得我们深思与体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帻萧骚雪满簪:描绘寒冷的天气中,诗人在岸边的惬意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一闲真是直千金:强调“闲”的珍贵,闲适的心境如同拥有财富一般。
  3. 归来栗里多情话:在家中与亲友分享温暖的情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美好。
  4. 病后香山少醉吟:虽然经历病痛,但在山水间仍有诗意,只是少了往日的醉意。
  5. 久坐蒲团焦叶放:诗人久坐于此,享受时光流逝的宁静。
  6. 闲拖藜杖藓花深:描绘出一种闲散的散步状态,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7. 饥时吃饭慵时睡:强调生活的简单与随性。
  8. 何暇将心更觅心:反问中透露出对内心追求的放弃,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闲适比作千金,强调其珍贵性。
  • 对仗:如“饥时吃饭,慵时睡”,形成和谐美感。
  • 意象:雪、栗树、蒲团、藜杖等意象,构成了朴素而美丽的生活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净与宁静。
  • 栗树:代表温暖的家庭关系。
  • 蒲团:象征修身养性,内心的宁静。
  • 藜杖:象征老年人悠闲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帻萧骚雪满簪”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繁华热闹
    • B. 寂静清新
    • C. 烟雾弥漫
    • D. 暴风骤雨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A. 寻觅财富
    • B. 享受自然
    • C. 游历四方
    • D. 深入书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偶至东堂》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闲适的生活态度,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融为一体,形成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范成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