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时间: 2025-01-17 08:41:40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白话文翻译:

谁说阴山的路难走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却欢声笑语。松树的枝头上,露珠淋湿了鹰的绳索;河边的芦苇叶子深深淹没了马鞍。靠在树下休息,映着林子观景。黄羊的盛宴上,金盘成群聚集。萧瑟的夜晚,霜风凛冽,却只能裹着貂裘,怨叹这个早寒的季节。

注释:

  • 阴山: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脉,传说为艰险之地。
  • 风毛雨血:形容天气恶劣,暗示战斗与流血。
  • 鹰绁:鹰的绳索,用于狩猎时束缚鹰。
  • 马鞍:骑马的工具,这里暗指旅途的艰辛。
  • 黄羊:指一种动物,象征富饶与享乐。
  • 貂裘:貂皮衣,象征奢华,裹着它却感到寒冷,表现出内心的不满。

典故解析:

“阴山行路难”常用来形容艰难的旅程,而诗中却以欢庆的场景反转了这一常识,表现出一种勇于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诗中提到的“黄羊高宴”反映了豪饮与欢庆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2),字容若,满洲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大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兼具豪放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阴山的艰难与欢庆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是一首通过对比展现人生态度的诗作。诗开篇便提出“谁道阴山行路难”,挑战了传统上对阴山艰难险阻的看法,接着以“风毛雨血万人欢”描绘出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人们仍能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场景。这种乐观的心态在诗中贯穿始终,展示了人类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下来的描写中,松树、露珠和马鞍等意象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松梢的露点沾湿了鹰绳,暗示着勇敢与自由,而沉没在芦叶间的马鞍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最后,诗的尾声“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突显了诗人在享乐与寒冷之间的微妙矛盾。尽管外在环境恶劣,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却依然存在。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道阴山行路难:质疑阴山的艰难,开篇设问引人思考。
    • 风毛雨血万人欢:在恶劣天气中,反映出人们的欢愉,形成强烈对比。
    • 松梢露点沾鹰绁:自然细节描写,暗示与自由的联系。
    • 芦叶溪深没马鞍:旅途艰难的隐喻,显示出生活的挑战。
    • 依树歇,映林看:休息时的宁静,增添了诗的静谧之美。
    • 黄羊高宴簇金盘:象征富饶与欢乐,营造出盛宴的气氛。
    • 萧萧一夕霜风紧:引入寒冷的环境,感受到季节变化的无情。
    • 却拥貂裘怨早寒: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阴山的艰难与欢庆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乐观的主题。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用“马鞍”与“黄羊”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欢愉。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乐观与勇敢,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但人们依然可以在逆境中找到快乐。它强调了人类的韧性与生命的热情。

意象分析:

  • 阴山:象征艰难与挑战。
  • 松树、露珠:自然的美好与自由的象征。
  • 黄羊:富饶、欢乐的象征。
  • 貂裘:奢华与内心寒冷的对比,表现生活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艰难 C. 自由

  2. “风毛雨血万人欢”中“万人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愉 C. 忧愁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美好 C. 战争的惨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白的作品对比:
    • 纳兰性德的诗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豪放与壮阔。两者在表达情感时,纳兰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分析清代诗人的风格与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