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樵行》
时间: 2025-01-14 06:4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樵行
作者: 梅尧臣〔宋代〕
蛟人困卧寒潭底,
帖波蒙蒙垂白绡。
波上女儿飞轻桡,
逆流自与郎去樵。
风吹鬓发不及撩,
鸦翅卷起虿尾翘。
浓缬罗带长绕腰,
日暮下来吹短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细雨中划船,逆流而上去找樵夫的情景。蛟龙在寒潭底下沉睡,水波轻轻荡漾,像是白绡飘垂。波上女子轻巧地划着小船,逆着水流前往樵夫的身边。微风拂动着她的发丝,鸦羽翻飞,像是虿尾一样翘起。她身上的彩带缠绕着腰肢,日暮时分,她轻声吹奏着短箫,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蛟人:指水中的蛟龙,传说中的一种水生神兽。
- 帖波:形容水波轻缓。
- 白绡:指轻薄的白色绸子,形容水波的细腻。
- 轻桡:轻巧的船桨。
- 逆流自与郎去樵:逆着水流前往樵夫那里。
- 鬓发:指头发的部分,通常指鬓角的发。
- 鸦翅:形容像乌鸦的翅膀,形象生动。
- 虿尾:指蜈蚣的尾巴,形容轻盈而有力量的动作。
- 浓缬罗带:华丽的彩带。
- 吹短箫:轻声吹奏短笛,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事交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青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方面颇具特色。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强调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愈发增多。梅尧臣通过这一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情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细雨樵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细雨中划船的情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开头“蛟人困卧寒潭底”,以神秘的蛟龙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帖波蒙蒙垂白绡”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雨中水波的迷蒙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随着诗的展开,女子划船的情景跃然纸上,轻桨划水的动作与水波的轻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女子的灵动与坚韧。同时,逆流而上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她不畏艰难的勇气,也隐含了她对樵夫的深情厚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在情感表达上,诗中女子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她的轻盈与坚定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柔的力量。最后,日暮时分的“吹短箫”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带有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不舍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蛟人困卧寒潭底:引入了神秘的蛟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帖波蒙蒙垂白绡:细腻描写水波的轻柔,营造出雨中的朦胧感。
- 波上女儿飞轻桡:转入女子划船的场景,展现其灵动。
- 逆流自与郎去樵:女子逆流而上,体现了她的勇敢与对樵夫的情感。
- 风吹鬓发不及撩:微风吹动,增加诗的动感。
- 鸦翅卷起虿尾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动作的轻快与灵动。
- 浓缬罗带长绕腰:华美的彩带勾勒出女子的美丽。
- 日暮下来吹短箫:结尾处的音乐,寄托了情感的深远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帖波蒙蒙”以水波比作白绡,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整个场景更有生气。
- 对仗:如“风吹鬓发不及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描写。通过描绘女子在雨中划船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蛟:象征神秘与力量。
- 波:象征变幻与柔和。
- 女儿:象征青春与活力。
- 樵:象征劳动与坚韧。
- 短箫:象征情感的表达与音乐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蛟人”指的是: A. 一种鱼
B. 神秘的蛟龙
C. 一位樵夫
D. 一位女子 -
“日暮下来吹短箫”中的“短箫”象征: A. 劳动
B. 爱情
C. 音乐与情感
D. 自然的美 -
诗中女子的行为是一种: A. 逃避
B. 勇敢与坚韧
C. 懦弱
D. 无所事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梅尧臣的《细雨樵行》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象征离别与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