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惺忪春梦醒难忘,檀晕红潮微漾。菱镜刚描螺黛,龙绡新试宫妆。画帘遮处细猜祥,可记昨宵人样。
白话文翻译:
月光暗淡,兰膏(用兰花制作的香膏)化开了温暖的气息,花朵明亮,露水散发出阵阵清香。刚刚从春梦中醒来,依旧难以忘怀那份惺忪的感觉,脸上微微泛红的潮色像是檀香。梳妆镜前刚刚描画出眉黛,轻纱新试的宫妆显得格外娇美。画帘遮住的地方,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吉祥气息,是否还记得昨晚那个人的模样?
注释:
- 兰膏:用兰花提炼出的香膏,象征着芬芳和温暖。
- 惺忪:形容刚醒时的迷糊状态。
- 檀晕:檀香的红晕,形容脸上微红的潮色。
- 菱镜:指梳妆用的镜子,通常是用菱形的镜面做成。
- 龙绡:一种轻薄的丝绸,通常用于制作宫廷服装。
- 宫妆:宫女的妆容,形容精致典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龙绡新试宫妆”可引申为古代宫廷女子的生活与美丽,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瑶,清代女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多以描绘女性情感和生活为主,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
创作背景:
《西江月·艳情》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女性的地位和表达逐渐被重视。诗中展现了对春日美好的追忆与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艳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梦幻场景和对美好记忆的缅怀。开头两句“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春意的夜晚,月光虽暗却因兰膏的香气而显得温暖,花朵在露水的滋润下愈加鲜艳,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浪漫的气氛。接下来的“惺忪春梦醒难忘”,则流露出对梦中情境的依依不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女子的梳妆过程和对昨夜情人的回忆,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菱镜刚描螺黛,龙绡新试宫妆”传达出一种精致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对爱情的期待。最后一句“可记昨宵人样”则是对那个特别时刻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充分展现了春夜的温暖与浪漫,既有自然的芳香,又有情感的细腻,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暗兰膏融暖:月光虽暗淡,但兰膏的香气充满温暖,暗示了夜晚的柔情。
- 花明玉露生香:花朵在明亮的月光下,露水滋润下散发出清香,意象生动,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 惺忪春梦醒难忘:刚醒时的迷糊状态让人对春天的梦境感到难以忘怀,渗透了淡淡的惆怅。
- 檀晕红潮微漾:面颊微红,似檀香般的娇艳,暗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 菱镜刚描螺黛:描绘出女子刚刚整理妆容的场景,展现了精致生活的细节。
- 龙绡新试宫妆:新试的宫廷妆容,显示出华丽与优雅。
- 画帘遮处细猜祥:在帘子后面细细品味其中的吉祥,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可记昨宵人样:回忆昨夜人的模样,传达出对爱情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膏融暖”,将香膏的温暖感与夜晚的氛围联系起来。
- 拟人:如“花明玉露生香”,赋予花朵以生命的灵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月暗兰膏融暖,花明玉露生香”。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温暖记忆的追忆。诗中的情感基调柔美而又略带忧伤,展现了女性在爱情面前的细腻与感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暗:象征着宁静的夜晚,也暗示了内心的隐秘情感。
- 兰膏:象征温暖和芬芳,传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花明:象征生命的鲜活与美丽。
- 春梦:象征青春的幻想与情感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膏”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香膏
- C. 一种饮品
-
“惺忪春梦醒难忘”中的“惺忪”意思是:
- A. 清醒
- B. 模糊
- C. 疲惫
-
诗中提到的“龙绡”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丝绸
- C. 一种饮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细腻的生活场景。
- 温庭筠《一剪梅》: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徐瑶《西江月·艳情》与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前者更加侧重于春天的美好与温暖,而后者则通过梦境展现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张慧莉,《清代女诗人研究》
- 朱自华,《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