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1832春来澎办赈务临行赋此为蒋怿庵刺史志别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1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帆西指几回还,天险孤悬岛一湾。
村有居民皆近海,墙多古石却无山。
夙因瘠土耕渔苦,况值灾时稼穑艰。
不是明公妙为政,何缘风景得安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海边的乡村图景,诗人在回望自己的故乡时,感慨万千。征帆几次驶向西方,却又屡屡返回,孤悬的岛屿与大海形成鲜明对比。村庄的居民们都居住在靠海的地方,村墙上布满了古老的石头,却没有高山。由于土壤贫瘠,耕作与捕鱼的生活十分艰辛,尤其在灾荒时期,农作物的收成更加困难。若不是明公施政得当,乡村又怎能享受这样的安闲风景呢?
注释
- 征帆:指的是出海的船只,代表了游子或商人的生活。
- 天险:形容自然环境的险要,指海洋的孤立与危险。
- 古石:指村里的老旧石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瘠土:指土地贫瘠,适合耕作的条件差。
- 稼穑:指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代表着农民的生活。
- 明公:指治理有方的官员,代表着对良好政治的期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公”可理解为对当时地方官员的赞颂,体现了对良治的渴望和感激。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艰苦与当局治理的成效,反映了对社会安定的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长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
- 创作背景:诗作诞生于壬辰年,即1832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关心民生疾苦,表露了对地方官员治理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海边村庄的独特风貌。开篇的“征帆西指几回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游子情怀,更揭示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用“天险孤悬岛一湾”描绘出村庄的孤立与险要,突显了海边生活的艰辛。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村民们在“瘠土耕渔苦”的环境中,生活艰难,尤其在灾荒时节,生活更加困苦。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转折而出,表达了对良好政治的感激,若不是“明公”的明智治理,这样的安闲景象将难以实现。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也展现了他对良治的期待与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示了沈长棻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征帆西指几回还:船只多次往西出海,却又一次次返回,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
- 天险孤悬岛一湾:描述了村庄的地理位置,突显了自然环境的险要。
- 村有居民皆近海:村民都生活在靠海的地方,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
- 墙多古石却无山:村庄虽有古老的石墙,却没有山脉,表现出地势的平坦与单调。
- 夙因瘠土耕渔苦:生活环境艰苦,农民耕作与捕鱼都面临困境。
- 况值灾时稼穑艰:在灾荒时期,农作与收成更加困难。
- 不是明公妙为政:若不是贤明的官员治理得当。
- 何缘风景得安閒:怎能享受到这样安闲的风景。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夙因瘠土耕渔苦”与“况值灾时稼穑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村庄的孤立与艰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村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良好政治的感激与期待。
意象分析
- 征帆: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与生活的努力。
- 孤悬岛:象征着村庄的孤立与困难。
- 古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瘠土:象征着生存环境的艰难与人们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征帆西指几回还”的意思是: A. 船只多次往西出海
B. 船只一次出海
C. 船只不再返回 -
在诗中,村庄的居民生活环境如何?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艰苦
C. 生活安闲 -
“不是明公妙为政”意思是: A. 官员治理不当
B. 官员治理得当
C. 官员不关心民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使至塞上》
诗词对比: 沈长棻的《壬辰1832春来澎办赈务临行赋此为蒋怿庵刺史志别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及对社会的思考,但沈长棻的诗更强调地方治理的成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伤。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都有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